巴特尔成为第一个拿到NBA总冠军戒指的亚洲人,从沽名钓誉的角度看,这于中国篮球、于巴特尔本人,当然是件大好事。但看到颁奖的时候,站在后排的巴特尔举着手作“V”字,其状却如投降,心里总还是觉得尴尬。毕竟,从季后赛到总决赛,大巴不仅一场比赛没上,甚至连马刺的替补名单都进不了。客观地讲,马刺能拿到这个总冠军,还真没他什么事。真正慎重对待“荣誉感”的人都应该知道,好运气到底该不该在骄傲的范围内。对中国篮坛稍微有点认识的人都不会不明白,除了盲目加大篮坛某些人的成就感、在年终的时候写进那些不靠谱的总结外,这个总冠军头衔对中国篮球本身的发展,究竟有多大帮助?
不过对于媒体来说,巴特尔却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特别是对于那些个纯粹追求一次性点击率,以哄骗好奇如我的网友点进去探一究竟的网站。
比如,某知名门户网站赫赫有名的体育频道,在马刺夺冠后不久,即出台一篇对巴特尔的不到700字的访谈,估计整个访问用时不到5分钟便结束,两人的对话中却有了7个“激动”,2个“兴奋”,以及无数个““非常”、“无比”。其高潮出现的密度和频率,简直可以和日产A片媲美。这不仅侮辱了巴特尔的智慧,也让我等网民觉得自己和白痴没什么区别。捡来的冠军,自己偷着乐还可以容忍,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处献宝就真的有点掩耳盗铃了。
按照NBA惯例,下赛季马刺队的第一个主场将颁发总冠军戒指,不知道巴特尔到时候还在不在马刺。其实,大巴要是真的能到一个弱一些的球队打上主力,真正有一个相对完整的NBA赛季经验,这个比什么总冠军戒指、亚洲第一都要有意义得多。 本报体育评论员 高任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