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点换人…… 如果早打冲吊…… 如果技术过硬…… 如果说此前在昆明迎战印尼队,赛前舆论、球迷对中国队顺利取胜尚存几分担心的话,那么,随着中国队的5∶1大胜,中柬战前,几乎所有关注比赛的人们都一致认定:中国队必然会再次上演类似于小组赛首场在西安10∶1狂扫马尔代夫一役的“进球表演”。然而,中国队在广州不仅只攻入了绊绊磕磕的3粒进球,而且城门又被对手攻破了一次。中柬之战虽然结束了,但围绕着这场比赛前前后后所发生的故事还在使人们议论纷纷…… 到底打的什么阵型 中柬战前,关于中国队将使用何种阵型有过种种的猜测。而随着战幕拉开,中国队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仍然是“442”阵型。不过,与以往米卢持续使用的“442”还是有两点区别的———一是司职左边后卫的吴承瑛常常位居整条后卫线之前,大体相当于左边前卫;二是司职中前卫的马明宇的位置也不像以往那样与另一名中前卫李铁保持平行,而是更多时候出现在“前腰”位置上。具体说,中国队的阵型基本上是“3412”或称“352”。 然而在本场比赛的下半场,随着祁宏顶替李明上场,中国队的阵型也进入了一种令人难以琢磨的状态———由于担心后防不稳再出漏洞,吴承瑛在大多数时间里又回到了左后卫位置上;祁宏在前锋与前腰两个位置上来回交换;而调到右前卫的马明宇又经常往中间靠近,右路仅留下右后卫徐云龙一人“上下翻飞”。 实际上,中国队下半场在阵型上的模糊不清,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进攻组织趋于更为严重的混乱无序。“如果当时米卢果断地用祁宏替下马明宇,由习惯踢右前卫的李小鹏替下受伤的李明,保持阵型的稳定,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赛后,一名在现场观看比赛的圈内人士分析说。 为何不能多进球 90分钟内,中国队共有40次射门!平均每两分半钟便攻门一次。按说这样的射门次数已经相当高了。不过,中国队在40次射门中可以称为绝对得分的机会并不为多。射门的进攻线路很少有清晰的,球员也大多数是在对方纠缠下尽显吃力的“强攻硬射”。 两周前,中国队在客场4∶0大胜柬埔寨,其中主要的攻击方法是45度长传冲吊以及边路下底传中的配合。然而,本场中柬之战,柬埔寨队在边路防守中布下重兵,往往是一人上抢,另一人在身后补位协防,令中国队两侧很难形成突破下底的机会。 边路进攻乏力的另外一个“间接损失”在于中国队角球与两边路的任意球次数明显少了很多,而这原本也是中国队对付队手的一个“撒手锏”。与此同时,中国队在改为中路地面配合进攻中,又完全地受制于球员的传接球技术与跑位接应意识的薄弱,再加上缺少突然性、及时的转移球,进攻线路与方式尽显单调,无疑更加易于防守上人数占优的柬埔寨队所防范。 谢晖、李金羽包括下半场替补上场的黎兵,3名前锋最大的优势在于门前接两个边路传中球后的抢点攻门,当中国队的进攻由两翼转至中路,由空中转为地面之后,他们脚下传接球技术粗糙、配合意识不强的弱点也就相应地暴露出来了。 “早知道这样,我们不如从一开始就打长传冲吊。”范志毅赛后对记者说,“说实话,我们现在再练什么中路配合,想三传两递地突破对方防线,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草坪的影响有多大 实事求是地讲,中柬之战广东省体育场独特的“大叶草”的确对中国队队员在比赛时球的控制与判断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广东队已经降入甲B两年多了”,一位主力队员说,“我们在赛前又没有适应场地,上去之后才发现真的是很别扭———球滚得很慢,还经常变了方向……” 不过,场地再不适应,也不应成为中国队发挥欠佳的借口。“主要还是我们心理不过关,技术不过硬。”一位年轻的主力队员说,“如果说上半场有点不适应,那么,下半场呢?总应该适应了吧?” 其实,如果真的发现了草皮的“不合适”,中国队理应更早、更坚决地多打一些空中球———毕竟,你总不能说广州的“空气”也是自己“不适应”的吧? (董路)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