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掩着的大宝饭店会议室的门缝,朱和元将信将疑地说:(国足未来主帅)可能是阿里·哈恩吧……那中气不足的陈述像是刚刚做了一件亏心事。没有人站出来说不,因为他们知道那是徒劳的,因为他们已经被拖得疲惫不堪,更因为,他们在一个如此庞杂的荒诞剧中已经惊愕得失语。
这次选帅之长路漫漫,之兴师动众,之波澜起伏,甚至可以申请吉尼斯记录了。结果呢?想播一粒龙钟,却收获一只跳蚤。
闹剧,终于结束了,回头望去,中国足协的低能、盲目、幼稚、专横,在这次轰动性的演出中进行了多么彻底的展现啊。
一件事先张扬的诈骗案 。
一个在德乙丙级中下游俱乐部连张办公桌都没有的体育主管,竟然被圣明的选帅组掘地三尺给发现了,体现的要么是异乎寻常的睿智和深刻,要么是百分百的无厘头,现在看来,只能是后者了。
中国足球的这次恢宏选帅,就好比一个人或其他什么生灵,转啊转地拉了N多圈的磨却没弄出个所以然,最后在门口的台阶上拣了一块豆饼,还要泪流满面地感谢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被一个谎言欺骗了,更可笑的是,选帅组不仅欺骗了公众和那些洋帅,也无意中欺骗着自己。
选帅组是带着一个固定的鞋子去欧洲的,看看谁的脚合适,或者谁愿意削足适履,虽然一度出现了多种可能,但你应该承认,哈恩被选中或许命运在冥冥中早有安排。我一直疑惑,那些所谓的标准是怎么出台的,如果足协的几个官员都可以判断中国队最缺什么,中国队将往何处去,哪有必要选什么帅啊,找个最可以保障贯彻落实的人就得了,比如阎主席亲自出马,政治挂帅就可以了。
本质上,足协一直体现着强烈的官本位色彩,他们不能忍受控制权和话语权的旁落,也不能领会目标管理的真实含义,选帅的过程也是我们的足球操控者认识水平的一次大泄底,随意截取几个闹剧中的切片,都可以看到他们与现代足球间有着多大的误会。
善于培养青少年,这是足协选择哈恩的惟一说得出口的理由。但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成年国家队主帅的职责从来都是整合精英,他需要一点锦标主义,而不是来参与希望工程奉献爱心。
中国足球人至今也不愿意承认韩国队技战术上的进步,他们觉得那只是一些跑不死的机器,于是相信中国队同样能跑步进入世界杯四强。
意识、体能、技术、信心、精神力,我们与先进足球间的差距一直都是全方位的,如果一定要生硬地排一个轻重缓急,体能也不应该是问题的核心。日本足球已经告诉我们,面对天然的身体劣势,至少应该明白“田忌赛马”才是智者的选择。
荷兰足球的理念最适合中国,这是足协认定的又一条死理。在此之前,我们还曾经把同样的迷信赠送给德国人、英国人、斯拉夫人,真的是到处留情。而在希丁克之前,不要说援外,就是自己的天才国家队都屡屡葬送在荷兰教练手里。特鲁西埃就曾经耻笑过这种幼稚病:“没有哪国的教练出自一个模子,也没有哪国的风格专门适合另一国。”
要有亚洲经历,要有辉煌战绩,要有国家队执教经验,每一个记性及格的人都记得,这是中国足协对外公布的三大基本方向。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沿着这三个原则的相反方向走到一个很深的角落时,遭遇哈恩就成为某种必然。
够了,没有必要再列举那些可笑的观念了,它们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一些人,你要问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源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