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辨玉还需七年期”,不过我们的“超白金一代”仅仅只花了三年,就在两场俨如试金石的外围赛小组大考中真正沦落为锈迹斑斑的“废铁一代”,而且还不得不接受“变质”的批判。三年之痒,辛酸之痛,一部现代版的“伤仲永”就这样产生了。
教练之痒:足协解决下岗问题
从“9.10”的主场到“9.17”的客场,国奥惨不忍睹的表现却让中国足协的高层领导对于教练班子很宽容,尽管杨一民在最后时刻也爆发出诸如“教练的总结老是那一套”之类的牢骚,但足协的高官们还是把所有问题都让队员来扛。显然,我们的足协领导们无法直面教练的问题,因为他们骂教练无能简直是 自己的耳光,毕竟这套班子自始自终都是他们一手搭配的。虽然说这套班子算不上豪华,但却不失庞大,沈祥福、唐鹏举、陈金刚、孙成耀、王建英,几乎是清一色的中生代教练员,尤其让人不解的是,除了守门员教练王建英外,其余的都是同一类型的国产教练:业务水平没多少,政治工作都能做。目前国际上教练班子的搭配是要各司其职,教战术的,带训练的,搞体能的,专科研的,弄情报的,然而我们的教练班子呢,都是清一色的“实战型”,难怪有人会说这是中国足协在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
正是因为在教练班子搭配上缺乏必要的互补,造成了我们的队伍仍旧停留在“旧石器时代”,战术呆板,体能不及,情报滞后,尤其可笑的是让一名田径教练来练国奥的体能,结果却落下了从“跑死对手”到“被对手跑死”的千年笑柄。难怪科研人员出身的杨一民会深有感触的说,每个项目的体能训练都是不同的,并着手给国奥寻找优秀的外籍体能教练。
主帅之痒:小学老师带不了大学生
对于沈祥福,谁都不否认他是位勤勤勉勉,口碑出众的好人。但同样的,从最近一年来国奥由“超白金”向“锈铁”的褪色过程,没有人肯定沈祥福这样的小学老师能够带好已经升级为大学生的队员。
作为中国足协重点培养的对象,沈祥福虽留学过日本,但日本的经历却丝毫无助于他自身技战术理念和修为的提高,从根本来说,沈祥福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本土“经验型”教练。这支国奥从三年前特点鲜明的队伍沦落到如今“四不像”,毫无特点的平庸之旅,沈祥福难辞其咎。过去这支队伍靠良好的地面传切和传统的速度优势让国人眼前一亮,但三年过去了,以往的地面传切和速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呆板的机械足球,仅仅依靠定位球这一板斧砍天下。
不少人都不明白,给予沈祥福的时间也不少,不知道他是怎么练的,事实上这就是国产教练的“瓶颈”,缺乏将一支快成型的队伍磨练质变的能力。这不是沈祥福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国产教练的局限。仅仅依靠踢球的经验,凭借几天培训班的速成,是无法真正领会到现代足球精髓的。而且长期以来妄自尊大的习性更是让这些国产教练停留在“井底之蛙”的境地。
记者不止一次听到不少中青年的国产教练评价外教的话,“练的不也是这些东西嘛,谁都会。”尽管沈祥福从来都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外教,而且足协也不断给他创造了跟随米卢、阿里汉等国际名帅学习的机会,但事实上,这样的跟随是无法将自己的现代足球理论体系完备的,相反,浅尝辄止的悲剧倒让祥子东施效颦。比如沈祥福倡导后场学意大利的稳固,中场学荷兰的全局,前场学巴西的创造性,但最后倒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固有的特点丢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四不像”的结果。
同样不得不承认的是以沈祥福“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和沉稳有余,激情不足的性格与这支队伍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没有激情的元帅是带不出一支充满激情的军队,与叙利亚的两场比赛,年纪轻轻的国奥队就一副老持沉重的打法,毫无气势和激情,毫不讳言,这都是受到主帅的感染。
球员之痒:联赛熔炉是双刃剑
沈祥福有责任,教练班子有责任,两场比赛踢得浑浑噩噩的队员同样不可逃避责任。作为在职业联赛里摔打了多年的职业球员,不少人纳闷为什么每个人放到地方队里是龙,整合在一起却是“虫”了。这其中教练的捏合能力是一方面,但队员自身的心态调节和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得不提。
有国奥人士曾经向记者感叹,如今这帮国奥队员踢了几年就“牛逼”大了,如今已经看不到三年前那种质朴的人际气氛和训练风貌了。阎世铎愤斥国奥将士丢失了勇猛拼搏的作风,这是为什么,还不是这些队员怕受伤,怕影响在俱乐部队里的“钱程”。沈祥福直到上周昆明主场结束后还在对几名绝对主力发火,就是因为他们仍然无视规定,继续穿各自的赞助品牌球鞋,而不是像要求那样,统一着中国之队赞助商的球鞋。这样的点滴小事是不容忽视的,他反应了不少国奥将士自身的“蜕变”,超白金曾经是那么纯朴的,如今沾上了“铜臭”味,能不褪色变质吗?
几年前我们还批判过健力宝青年队回国后被联赛“大染缸”的同化,如今面对新生代的一批,我们不得不承认联赛熔炉是把双刃剑,他既锤炼了这些队员的实战能力,但也把那些不该有的东西带给了他们。 记者 王印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