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展 | 亚运吉祥物琮琮,五千年的文明接力

(来源:宁波博物馆)

琮琮、莲莲、宸宸——三小只作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目前最热的“江南忆”组合。它们形象鲜明,设计简约,但其中的内涵却大有讲究。

莲莲很好猜,“接天莲叶无穷碧”,说的是世界遗产西湖的六月美景;宸宸的名字则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

琮琮(cóng),它头顶那个奇怪的额饰,揭示了它的“真身”,这个纹样叫做“神人兽面纹”,来自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明。

(亚运吉祥物)

本次宁波博物馆“大河文明”展中,带来了多件良渚出土的玉器,其中就包括了雕刻有神人兽面纹的玉琮,让我们一起回到5000多年前,去走一走琮琮曾经走过的历史长路吧。

稻之国

五千多年前,在北纬30°线上,人类文明的第一束火,点燃于世界各个地方。两河流域出现苏美尔人,印度河孕育哈拉帕城市,而在中国长江流域,良渚先民缔造了中国的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复原图 源自网络)

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是良渚文化的主要分布区,这片流域,有着适合稻作农业的沼泽湿地、森林和丰富的玉石资源。

距今5300年前后,一群能识玉、辨玉、制玉的先民来到现在的良渚古城所在地,正是他们,在日后建造了城市、水利等大型工程

古城外围有13平方公里库区面积的水利系统,约相当于现在的三个西湖,这个兼具防洪、灌溉、调节的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最庞大的水利设施。

(良渚古城钟家港古河道考古发掘)

先进的水利设施,从侧面反映出良渚稻作农业生产的巨大规模和高超技术。2008年考古发现良渚至广富林文化时期5万多平方米古稻田,2020年又发现从河姆渡文化延续到良渚文化时期的8万平方米古稻田。

古稻田由凸起的田埂组成“井”字形,还有铺垫木头的田埂、灌排渠、灌溉口等构造,可以说,已经与近现代的稻田差别不大了。

(新石器良渚文化单孔石耘田器(残)

本次展出)

玉之国

稻作农业发达的良渚文明,在形而下的经济基础之上,进而发展出了统一的“神徽”信仰,并以精美复杂的玉器作为管理秩序的工具,建立起神权与王权统一的早期区域性国家。

(兽面纹玉琮 本次展出)

“大河文明”中展出的这件玉琮上,雕刻的正是“神徽”形象。这个神人兽面纹,屡屡出现在宗教祭祀的玉琮上、象征王权的玉钺上,以及其他最高等级的各种玉饰品上。

(玉梳背上的“神徽”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

良渚文化的玉器以玉琮为典型代表,其关键在于它的形制,蕴含着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玉琮的主体代表天地,琮外壁等分的四角和四直槽是空间的四面八方,琮中心的圆形贯穿孔是沟通天地的通道,也是宇宙中轴“天柱”。直槽上雕刻着“神徽”,表示神明无处不在。

(玉三叉形器 本次展出)

(玉璧 本次展出)

琮、璧、钺、璜、锥形器、三叉形器、冠状器……良渚社会有着以琮为代表的宇宙观、以神人兽面像为代表的祖先神信仰。

遗址出土的大量以琮、璧、钺和复杂玉头饰为代表的成组玉礼器,它们的使用场景、主人身份也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以玉为载体,良渚文化由此贯彻信仰传递和社会等级的划分。

玉器,是良渚文明最为重要的文化因子,以良渚玉文化为起点,玉和中国的礼制等级和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它成为了民族性的精神象征,寄托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情思与追求。

自1936年良渚遗址被发现,195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正式将其命名为“良渚文化”,至今,在几代考古人的探索下,良渚文化拨云见星,成为中华五千年星河中,那颗璀璨的定位星。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良渚,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现在,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欣赏文物时,也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个伟大古国的声声呼唤。

延伸阅读

大河展Vlog | 河流是部文明史

新展 | 意大利驻中国大使的这句话,点题了

新展 | 暑期重磅双展联开——读懂四大文明,探秘海洋鲸豚

新展 | 一场读懂世界的展,7月6日溯流而上

大河文明展

时间:2023年7月6日-10月8日

地点: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

讲解器租借点:一楼西特展馆门口

本展免费参观

请务必提前进行线上预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