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乒博馆藏品亮相天津大学,朱雨玲捐出全运会金牌

“这座是女团的考比伦杯,这座是我曾经最向往的女子单打吉·盖斯特杯……”曾经的世界冠军,如今的天津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朱雨玲,向学生们逐一介绍着眼前这七座象征着乒乓球最高荣誉的世乒赛冠军奖杯。阳光透过天津大学体育馆的玻璃,摆放整齐的冠军奖杯被映衬着闪闪发光,也向学生们传递着国球的荣耀和光辉历史。

9月21日,由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与天津大学体育部联合承办的“全国乒乓文化巡展暨国球文化校园行(天津大学站)”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天津大学开幕。天津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克敏,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馆长施之皓,天津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世界冠军朱雨玲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活动中,朱雨玲将自己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中获得的团体金牌赠予了乒博馆。六年前,朱雨玲在天津创造历史,六年后她又将这份荣誉从天津传递出去,“非常激动和开心,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获得的金牌,能够被博物馆收藏。这不仅是我的荣幸,更对我是一份激励和鼓舞。”朱雨玲认为教师是一份“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她希望用自己的热爱和精神带动更多同学了解和爱上乒乓球这项运动,“不仅要将国球文化带入校园,更要传递给每一位同学”。

全国乒乓球文化巡展自2015年创办以来,充分发挥了立足乒乓特色,辐射全国地域的重要作用,至今已举办了近百场活动。作为乒博馆馆长的施之皓认为,推广乒乓文化是乒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拥有广泛的乒乓球爱好者,国人对乒乓球这项运动也是有特殊情结的。要让他们不仅看到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争金夺银,更要尽量满足他们对这些荣誉背后,文化历史的了解需求”。国球文化、国球精神,薪火相传,“中国乒乓的长盛不衰,是一代又一代乒乓人的努力。像我曾经的学生朱雨玲,如今也有自己的学生,希望她们能够继续把国球传承下去”。

原国家队队员、如今也在天津大学任教的穆静毓,观看完展览后也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我相信在今后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弘扬国球文化,传承国球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运动并参与其中,提高大家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强身健体,绽放青春活力!”

本次活动将持续至27日,还将走进南开大学、天津市体育博物馆等,展览共携111件/套宝贵藏品。其中囊括了1995年天津世乒赛奖牌、证书,2017年天津全运会邮票、信封等极具地域特色的藏品,以及各类赛事奖牌、纪念章等多种形式的展品。观看展览的同时,还能在体验区“秀”上一把操作,考验平衡力和专注力的“运球帷幄”、体感“XBOX”游戏,让同学们切身感受乒乓乐趣和魅力。

进入视频号

解锁乒乓世界更多精彩——

点击直达——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