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为获金牌不择手段,美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起跑线上的“小心机”

如今东京奥运会已经结束。虽然这届奥运会从筹备阶段开始就争议不断,在比赛中也出现了些许不公正的评判,但是奥运健儿们的出色表现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感动。

不过在早期的奥运会中,由于组织工作远没有如今完善,因此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奥运历史上的小趣闻。

入场的中国代表队

一、奇怪的冠军

从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马拉松就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比赛项目,这不但是因为其代表着奥林匹克发源地希腊追求极限的精神,其残酷的赛程也是极具挑战性的。

因此前几届奥运会中,每逢马拉松比赛的时候,现场都会聚集大量围观群众,人们对于冠军也会献上最热烈的祝贺。

在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中,马拉松比赛现场状况频出,第一个跑进现场的选手居然搭了一段顺风车,更有选手因为被恶狗追赶失去了夺牌的机会。

参赛的马拉松选手

因此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中,赛事组委会对于马拉松的赛道以及赛程组织做了精心的安排,这让这场比赛的秩序显得有条不紊。

在当天的比赛中,来自意大利的皮特利从出发开始便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从他的脸上甚至看不出一丝疲劳。

随着他第一个冲进运动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块金牌将非他莫属。

谁料皮特利在进场之后却显得十分反常,他不但步履蹒跚,连眼神都十分涣散,他甚至还跑反了方向。

在裁判和观众的提醒下,皮特利终于还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就在他缓慢向终点移动的时候,排名第二的选手也跑进了运动场,虽然他的体能显然也到了极限,但依然要比皮特利快不少。

而此时的皮特利距离终点已经只有十五米了,可是他已经趴在地上起不来了。这时一位工作人员主动跑到皮特利的身边将其扶起,然后搀着他通过了终点线,现场也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被扶过终点的皮特利

不过奥组委对于马拉松的比赛有着严格的规定,那就是运动员不得接受其他人的任何帮助,这让皮特利的成绩最终被取消,连一枚奖牌都没有得到。

但是在场的观众们以及媒体们都觉得皮特利也是这场比赛的赢家,他们将其渲染成一位悲情的英雄,因为没有人能够确定,皮特利凭借自己的力量,究竟能不能走完最后的十五米。

英国女王在看到相关报道后,为了弥补他的损失,甚至还专门为他打造了一个专属的金杯,这在奥运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不过在比赛结束五十多年后,一位当时的工作人员才说出了这场比赛的实情,原来在比赛中皮特利曾经偷偷服用了两种违禁药物,这让他的身体机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了促进药物的吸收,他还在途中喝了点酒,不过就是这些酒加快了药物的作用时间,他的身体也无法承受这样的负担,以至于他在赛程的最后出现了意识模糊倒地不起的状况。

观看马拉松比赛的英国王室

在这件事情被公布之后,便再也没有人称呼皮特利为失败的英雄了,这他在运动场内的表现也被视为一出荒诞的滑稽剧。

二、摔跤马拉松

在现代奥运会上,对抗性项目一直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存在,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力与美的极致结合,激烈的比赛往往能让观众们感到血脉贲张。

相对于如今奥运会上多种多样的对抗性项目,在最早的几届奥运会中,只有摔跤这一个古老的项目,而且也没有现代式与古典式之分。

相比于如今完善的竞赛规则和流程,那时的摔跤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胜负判断规则, 因此比赛必须要进行到双方中的一人失去抵抗能力,或者主动投降为止。

古典式摔跤选手

因此早期摔跤比赛经常出现时间跨度极长的情况,如果刚好在某个级别中有两位好手的话,那么比赛甚至连结束都很难。

在1912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就出现了两场超过十个小时的摔跤比赛,第一场的对阵选手是来自俄国的马尔京·克列依和芬兰的阿西卡宁,他们从上午十点半一直比试到晚上的十一点钟,当时场边的观众早已离去,只剩下裁判还在现场陪伴这着他们。

就在裁判已经累得头晕眼花的时候,芬兰选手终于战胜了马尔京,这也让三个人都得到了解脱。

摔跤运动

相比于他们,当年参加另一级别比赛的两名选手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当时瑞典选手安德斯·阿尔格伦和芬兰选手伊瓦尔·柏林进入到了男子82.5公斤级的摔跤决赛。和前面提到的两人一样,他们都是这个级别的好手,因此有不少观众到场为他们加油。

结果这场比赛中双方始终都没有办法制服对手,比赛也进行了九个多小时。随着天色渐暗观众们也纷纷离开了现场,只剩下裁判陪伴着两人。

不过这个裁判不像之前那个裁判那样体力优秀,他当时已经没有力气继续执法了,而两人显然还没到分出胜负的时候。

无奈之下,裁判只得裁定两人没有胜者,最终都获得这个项目的银牌。

裁判与教练员交涉

虽然参赛的两人对于这个决定都颇有微词,但是当时裁判就是权威,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了,而且他们的身体也确实已经达到了极限。

而这场比赛也成为了百年奥运历史中唯一一个没有决出金牌的项目,至今这枚金牌还依然被安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体育博物馆的陈列柜内。

三、抢跑那些事儿

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创纪录地闯入了男子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这不但创造了中国的历史,更是创造了亚洲和黄种人的历史。

而且在半决赛中,苏炳添9.83s的成绩也是八名晋级选手中最好的,这让国内的观众产生了无限的期待。

苏炳添

不过在晚些时候进行的决赛中,由于苏炳添身边的英国选手在第一枪的时候有抢跑的现象,这让苏炳添的心理受到了影响,最终在正赛中起跑反应较慢,丧失了前半程优势,和奖牌失之交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田径比赛尤其是短跑比赛中,起跑究竟有多么关键。

而在早期的奥运会中,由于规则不甚完善,因此有不少人会用些“小手段”来获得优势。

还是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美国短跑选手拉·库·克雷格在听说无论抢跑几次都不会被罚下后兴奋异常,因为他已经构思好了一个完美的“作战计划”。

在百米比赛当天,克雷格在小组赛中就接连抢跑八次,这让同组其他选手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第九声枪响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因为他们心里都想着:反正那个美国来的家伙是会抢跑的。

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短跑比赛

不过这次克雷格并没有抢跑,他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发令枪的声音,这让他在起跑阶段就取得了巨大的领先优势。

在之后的半决赛以及决赛中,克雷格又使用了几次这样的小把戏,这让他最终如愿获得了百米飞人的桂冠,但是他的行为却遭到了所有运动员的鄙视。

其实在他之前,美国就有选手因为起跑时的表演而获利,在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的二百米比赛中,美国选手哈恩对自己没有自信,为此他故意在裁判发出各就位命令的时候,扭动了一下身体。

他旁边的三名选手由于神经高度紧张,误以为裁判已经下令开始比赛了,便一头冲出了起跑线,这让裁判怒不可遏,将他们三人的起跑线向后挪动了一米。

虽然一米的距离在200米比赛中微不足道,但是这却让那三名选手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最终他们都被哈恩所击败。

田径赛道

不过也不是所有小把戏都可以让运动员从中获利。

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男子400米半决赛中,美国的选手扬格是呼声最高的冠军人选,人们都觉得只要他能正常发挥,这块金牌就一定是他的囊中之物。

不过当时他的身边还有德国运动员格·布拉翁,其在小组赛中展现出了十分优秀的状态,这让扬格颇为担心。

因此当裁判鸣枪法令之后,扬格竟然趁着布拉翁不注意,重重地在其胸口打了一拳,布拉翁震惊之余感到一阵剧痛,虽然坚持完成了比赛,但是成绩十分不理想。

而扬格则以压倒性优势获得了小组赛的第一名,不过发令的裁判早已将他的举动看在眼里,在比赛结束之后,他就向裁判委员会报告了扬格的行为,这显然是违背体育精神的,奥组委当即取消了扬格的成绩,他的荒唐举动不但没能帮助他获得金牌,还让这位明星选手名声扫地。

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比赛现场

如果说前面两位选手还算是利用规则漏洞或是用些小心机的话,扬格的做法就是纯粹的流氓行为了,这和奥林匹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直到如今扬格依然是这项赛事中的反面典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