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资讯 | 上海中学生赢得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金牌

第32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于2024年5月16日-19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队的两位选手皆有斩获。上海中学的夏育嘉获得优胜奖,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的徐子杨夺得金牌。这是中国在该赛事荣获的首枚金牌!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InternationalPhilosophyOlympiad,简称“奥哲”)是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主办的一项面向全世界20周岁以下中学生的国际大赛。本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规模空前,共有51个国家110位选手参赛。选手们要在4个小时内,从四个题目中选择一题作为主题,使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的任意一种非母语的语言写作哲学论文。本届的四个选题分别来自:摩西·迈蒙尼德的《迷途指津》(1190年)、弗朗西斯科·德·维托里亚的《论战争法》(1539年)、塞拉·本哈比的《他人的权利:外国人、居民和公民》(2004年)、凯特·克劳福德的《人工智能图谱:权力、政治和人工智能的地球成本》(2021年)。大赛最终评选出2金3银5铜以及37名优胜奖。

据悉,这项中学生国际赛事自1993年至今举办了31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参与这项比赛。按照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组委会的规定,每年参加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的学生都需要经过各国全国性的哲学的选拔。除了当年承办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的承办国可以派出10名学生外,每个国家最多只能派出2名学生参赛。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作为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的成员单位,是该项赛事在中国的唯一授权单位。自2012年起,哲学所依据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组委会的授权与委托,组织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的中国选拔赛并带领选拔出的学生组成中国队参加国际大赛。近年来,中国队在这一国际赛事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影响力也与日俱增。2024年1月23日,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成功举办第32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中国选拔赛,从55名参赛学生中选拔出两位,由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施璇研究员作为中国队领队兼国际评委,带领中国队前往参赛。

作者: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