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CBA联赛MVP落选国家队,含金量逐渐下降的原因

中国篮协官方公布了新一期中国男篮国家队26名集训大名单,这次主要选拔以老带新为主,考察新人,并按照球员的国效力意愿、团队意识、技术特点、比赛数据、位置需要、年龄和潜力等因素来选定。然而,在过去连续四个赛季的CBA联赛,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MVP)全部未能入选本届国家队的大集训名单。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四个赛季的常规赛MVP有哪些球员:

2020-2021赛季:浙江男篮的吴前,在常规赛中场均得到19分、3.6篮板、7.6助攻和1抢断,三分命中率34.4%。

2021-2022赛季:浙江广厦男篮的胡金秋,在常规赛中场均贡献21分和7.6篮板,投篮命中率高达73.1%。

2022-2023赛季:上海男篮由于打假球而被取消该赛季的所有名次,然而王哲林在常规赛中表现出色,场均得到21.8分和11.7篮板,投篮命中率为52.8%,罚球命中率为56.7%。

2023-2024赛季:新疆男篮在常规赛中取得第二名,阿布都沙拉木场均得到19分和10.2篮板,投篮命中率为50.6%,三分球命中率为27.2%。

除了胡金秋之外,过去四个赛季的CBA联赛MVP都受到了媒体投票时的争议声音,无论是球队战绩、个人数据还是球队作用等方面均存在争议,并且在季后赛中持续受到挑战。

那么,为什么CBA联赛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的含金量持续下降呢?原因之一是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位后引入了“公示化”评选规则,其问题之一是对外线球员非常不利。首先,该规则要求得分多的球员同时要保证命中率,而内线球员更容易在接近篮筐时投篮,因此他们的命中率通常比外线球员高。此外,关键时刻的球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外线球员手中,导致外线球员会频繁出手并产生失误,因为他们需要承担组织和串联的任务,这使得他们的失误率通常较高。

除了“公示化”问题外,CBA联赛还存在着“人情社会”的特点。在进入最终的12人名单之后,投票权交给了CBA公司邀请的全国范围内的媒体代表,包括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媒体,以及长期报道CBA联赛并有较大影响力的其他媒体代表。然而,南方派系掌握了媒体话语权,这导致了可预见的结果。

所以说,连续四个赛季CBA联赛的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无法进入国家队,正是中国篮球特有的环境所造成的。当CBA联赛的MVP成为笑柄时,我们可以想象中国篮球的战绩是否会被看好。中国篮球界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这与媒体的舆论节奏、不公平和偏袒以及捏造报道密不可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