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诺贝尔到底留下多少遗产,为何120年都还没发完?甚至越发越多?

【前言】

“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是谁?”

这是很多人每年都会关注的话题。除了了解诺贝尔奖得住是谁以外,很多人还会了解获奖者在某领域做出的贡献,也会关心获奖者到底会拿到多少奖金。

截止到2021年,诺贝尔单项奖获得者将得到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合人民币736.8万元。而从1901年到2021年,这120年时间内,一共有10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拿到诺贝尔基金会所颁发的奖金。

根据一些因素,每年奖金还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过从大体上看,奖金只会越来越多。

这不禁让人疑问:

诺贝尔老爷子生前到底留下了多少财产,以至于120年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背后有什么高超的理财手段吗?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诺贝尔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留给人类的遗产】

事实上,诺贝尔基金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它中间经历过几次危机,甚至差点中道破产。这120年的理财历史充满了戏剧性与改革性。

那么,让我们从诺贝尔基金的创立开始讲起。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人们也许会忘记他一生中发明的其他东西,但绝对不会忘记他发明的矽藻土炸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TNT炸药。

诺贝尔的一生中共拥有355项专利发明,这些专利让他在世界上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余家公司和工厂,也让他赢得了财富自由。

1896年诺贝尔去世之前,他的财产就拥有3158.72万瑞典克朗。乍一看感觉不算太多,但如果换算成今天的货币价值,相当于约18.36亿瑞典克朗,这在当年已经是巨额财富了。

在设立诺贝尔奖前,诺贝尔晚年的生活其实并不尽人意。当初他发明炸药是为了工业制造能够更好发展,没成想炸药也带来了战争的迭代升级。

许多人称诺贝尔为“炸药之父”,但这并不是个十足的褒义词,也在间接指责他加剧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破坏与灾难。

甚至,当年还有媒体报道称诺贝尔是本世纪最大的“军火商”以及“屠夫”。

面对多方面的指责,诺贝尔离开了常住的巴黎,搬到了意大利小镇继续做发明研究。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了举世闻名的遗嘱。

遗嘱内容大致是,诺贝尔本人愿意将自己几乎全部的财产建立成一个基金,该基金通过理财手段实现增长,再将利息分发给每年在各学科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

在外界看来,这封遗嘱相当于对世界的“赎罪”。

1898年,也就是诺贝尔去世两年后,瑞典政府承认诺贝尔遗嘱生效,诺贝尔基金由此诞生。

该基金从1901年开始,每年都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5项奖金,到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了经济学奖。从此,这6个领域拥有了最高规格的奖项,诺贝尔基金也被学术界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遗产”。

关于发放奖金的数额,诺贝尔在遗嘱中做过明示,即不低于院校教授的二十年工资。目的是为了“保证获奖者能够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免除财务困扰,可以专心致志地做研究”。

因此,奖金总额也从1901年的15万瑞典克朗到21年的8000万瑞典克朗。而这个数字,还会随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多。

虽然诺贝尔基金交给了专业人员进行委托管理,但管理这么大一笔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因为诺贝尔本人的遗嘱,早期的诺贝尔基金运行地举步维艰....

【被遗嘱约束的基金】

诺贝尔在遗嘱中表明,委托人必须用基金投资“安全证券”。所谓安全证券,是保守的投资方式,包括存银行吃利息,购买高信誉债券。

正所谓成也遗嘱,败也遗嘱,诺贝尔本意是好的,希望这笔资金能够细水长流,但投资安全证券也意味着低收益率。

最初,基金会将3000多万瑞典克朗兑换成美元,再存到当年利息最高的美国银行,每年都有4%的收益,可这笔收益仅仅是世界经济的无风险利率,在二十世纪初欧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利息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

而通货膨胀又与教授的工资挂钩,一来二去,诺贝尔奖金发得越来越多,而利息越来越少,这导致诺贝尔的基金余额逐年减少。

这样下去,总会坐吃山空。

屋漏偏逢连夜雨,诺贝尔基金在发展不到十年,除了稳健投资带来的负收益率外,另一座大山又摆在面前,那就是——税收。

我们都知道,二十世纪的世界不算特别太平,一战和二战让欧洲各国政府财政吃紧。为了保证国家的各种需求,欧美各国相继出台了高额的企业税收,特别是投资所得税。

其中,瑞典将其抬高到了10%,这让本就不富裕的诺贝尔基金变得雪上加霜。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诺贝尔基金余额变成了1700万瑞典克朗,整体规模缩水了40%!但奖金不得不发的,这几年诺贝尔奖得主的奖金仅相当于大学教授2-3年工资,这与当年诺贝尔希望的“20年工资水平”差距实在是有点大。

两次世界大战与经济衰退让诺贝尔基金大幅缩水,但另一方面,诺贝尔奖的含金量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可。这让诺贝尔基金管理人员变得“骑虎难下”。

为了让诺贝尔基金顺利发展下去,瑞典政府在1946年宣布,免去诺贝尔基金的全部税收。

另一方面,在1953年,诺贝尔基金理事会决定修改遗嘱,解除了诺贝尔基金必须“安全投资”的限制。从此以后,诺贝尔基金不但可以购买保值的国债、银行利息等,还可以购买公司股票以及房地产。

同年,美国政府也免除了诺贝尔基金的全部税收,这意味着基金会可以更自由地在美进行投资。相较于瑞典政府减免税款,美国减免税款更加重要。

终于,全面开放投资限制的确让诺贝尔基金起死回生了!

1955年,诺贝尔基金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时诺奖得主的奖金也在逐年增多。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诺贝尔基金回到了1898年的初始水平。

经历了将近100年的动荡,诺贝尔奖再次回到正轨。

到2001年,也就是诺贝尔奖颁发百年纪念时,诺奖得主的奖金规模提升到百年前的1.5倍,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方式】

虽然诺贝尔基金的发展总体向好,但除了发给诺奖得主奖金外,额外开销也变得越来越多。

从1920年到1980年的财报上来看,诺贝尔基金的开销中,颁发的奖金仅占总支出的60%左右,剩下的40%基本为管理费用。

看起来诺贝尔基金会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组织,实际上,负责投资的托管人只有25人。这些托管人高昂的薪水报酬也是诺贝尔基金的重要开销之一。

但雇佣高薪资的托管人也是值得的,在基金会的投资生涯中,托管人成功避开了1987年的美国股灾以及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

这两次避险让诺贝尔基金在金融危机中得到保值,同时也成为了世界投资历史的经典案例。

这得益于基金托管人制定的复杂投资组合。在全面开放基金投资限制后,托管人并没有将全部资产投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中,而是对多种风险级别工资并存的模式。

根据2021年诺贝尔基金会公布的投资内容显示,诺贝尔基金50%投资在股票证券,30%投资在对冲基金和房地产、收藏品等多元项目中,另外20%则运用于传统安全投资,例如现金存款利息以及国债、贵金属等保值产品。

正如电影《西虹市首富》所描述的那样,当钱足够多的时候,怎么花都赚钱。

上述的投资比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当经济发展较好的时候,股票证券的投资规模会更多一些;当经济开始低迷下行的时候,诺贝尔基金会就会在欧美房地产市场疯狂扫货廉价房产。慢慢的,诺贝尔基金会中每一项投资基本都能获得超出预期的利润。

除此之外,诺贝尔基金会还接受其他组织的捐款。

比如1961年,巴尔赞国际基金会将第一笔奖金100万瑞士法郎颁发给诺贝尔基金会,以庆祝诺贝尔奖成立60周年。1985年,日本科技基金会和稻盛基金会分别将第一笔奖金总计9,500万日元颁发给诺贝尔基金会。

从此以后,许多国家或机构在建立科研基金时,都会将第一笔奖金捐赠给诺贝尔基金会,这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了。

在捐赠中,最多的还是瑞典中央银行。

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捐赠给诺贝尔基金会一笔巨款,并用这笔钱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鼓励在经济学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同时,瑞典央行每年都会承担一部分奖金,用来支撑逐渐高昂的管理费用,并鼓励诺贝尔基金会可以更大胆地投资。

听起来诺贝尔基金是越来越“财大气粗”了,不但奖金发得越来越多,遗产总额也变得越来越多。但事实上,诺贝尔奖在颁发过程中也出现过减少开支的时候。

举个例子。

之前诺贝尔奖获得者公布之后,瑞典王室会邀请其参加特别为他们举办的晚宴。最开始晚宴要求没有人数限制,获奖者可以带上亲朋好友共赴晚宴,晚宴规模也是王室级别。

但直到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米洛·何塞·塞拉带上了村长、街坊邻居、各种亲戚好友,共计68人共赴晚宴。这让诺贝尔奖晚宴开销大幅上升,差点吃空瑞典王室后厨。

从此以后,诺奖晚宴就规定了人数限制,要求每一位获奖者最多只能带14人参加晚宴。虽然一顿饭不会把诺贝尔基金吃穷,但“组团吃席事件”也成为诺贝尔基金提倡节约的幽默插曲。

【尾声】

如今诺贝尔奖已经又恢复到了当年诺贝尔的遗愿,奖金规模是教授的20年薪水。那么在最后,是否有人会好奇诺贝尔获奖者会怎么用这笔钱呢?

大学教授20年的薪水,无论在哪个国家都算是一笔巨款。而诺奖得主花钱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其中花样最多的还是在文学奖领域。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将奖金全部用作旅游经费;中国作家莫言用奖金在北京五环买了套房子,还有芬兰作家弗兰斯·埃米尔在拿到奖金后,第一时间偿还欠出版公司250万芬兰马克的出版费。

在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得主的花钱方式相对比较单调。绝大多数科学家在获奖之后,会将奖金捐给实验室、学校、研究机构或是公益慈善事业。其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居里夫人,将全部奖金都投入到化学实验当中,世界化学的发展继续做贡献。

从1901年到2021年,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整整120年。

不得不承认,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名副其实地在为世界创造贡献的人。

而诺贝尔奖在这120年中,能够一直保持客观公正,并且在财务管理上能够做到鉴前毖后、如履薄冰,也成为了世界投资历史的一段佳话。

在文章的最后,衷心希望诺贝尔奖能够保持初心,继续鼓励对世界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和经济学家。因为有他们在,世界的变化才会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也希望诺贝尔基金能够将科学管理继续保持下去,让基金成为人类进步的根本原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