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诺贝尔当年只留下三千万,一百多年了,为何诺贝尔奖金还没发完?

诺贝尔奖和奥斯卡奖一样,是全球知名的奖项,被誉为知识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焦点。这个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对于学界的人来说,获得诺贝尔奖是至高无上的荣誉。除了荣誉之外,奖项的获得者还能获得丰厚的奖金。尽管今年因疫情影响,颁奖规模有所减小,但每个奖项的获奖者仍可获得大约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折合成人民币约700多万元。这些奖金都是由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捐赠的,他在遗嘱中设立了诺贝尔奖,并将自己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全部捐出,用于奖励获得这个奖项的人。

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病逝,他在去世前一年撰写了一份遗嘱,将大部分遗产捐献出去,设立了诺贝尔基金会。遗嘱中只留下大约100万瑞典克朗给家人,而剩余的资金全部用于成立基金会。然而,诺贝尔的亲戚们对这一决定产生异议,贪婪地认为诺贝尔不可能只留这么一点钱给亲人,而指责律师和信托人串通篡改了遗嘱。因此,一场官司爆发,甚至牵扯到了瑞典国王。最终,经过国王的考虑,决定以诺贝尔的遗嘱为准,确保诺贝尔基金会顺利成立,并用于奖励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基金会成立初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诺贝尔的设想是让这个基金永续运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规定奖金只能使用本金所赚的利润,不能动用本金。然而,在当时的年代,百分之百安全的投资项目只有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家债券,但这些安全项目所获得的利息较少,而且基金会不能安心吃利息。一战和二战背景下,瑞典国内局势也很紧张,基金会作为私人基金会还要缴纳高额的税金,导致基金会的本金逐渐减少。

到了1953年,诺贝尔基金会濒临破产,而诺贝尔的愿望是创建一个永恒的伟大事业。为此,基金会派出代表与政府协商,政府最终同意免除《章程》,让基金会能用本金去投资股票和房地产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另外高额税金也被免除。虽然此时基金会仍然是私人性质的,但运转模式已经变成一个专业的投资公司。基金会的人明智而理性,从不贪多,这使得诺贝尔基金得以在一次次经济危机中安全度过。

如今,诺贝尔基金会依然健在,一群金融投资行业的专业人士为了完成诺贝尔传承财富的心愿,年复一年地支持着基金会的运转,实在令人动容。尽管现实情况不允许固守诺贝尔提出的安全投资想法,但多年来,负责投资的人坚守最初的信念,追求安全有限的利润,这成为基金会能够代代相传的秘诀。通过政府的合作,诺贝尔基金会得以继续运营,并成为瑞典在国际上的重要名片。今年是诺贝尔奖成立的一百二十周年,这个基金会仍然激励着无数人向着更高峰迈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