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菰申同源|徐一冰在上海打响现代体育“发令枪”

有这样一位湖州人,在100多年前于上海打响了中国现代体育教育事业起步的“发令枪”。他就是徐一冰,全省首个乡镇自建标准游泳池徐一冰游泳池,正是因他命名。

1908年,“体育”这个词汇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是陌生的,距离中国人首次踏足奥运赛场还要再等待24年,而中国举办奥运会更是100年之后的事。这年的3月3日,在上海北浙江路华兴坊,一所名为中国体操学校的私立体育专门学校正式开学。它的创办人之一——26岁的徐一冰就来自南浔镇。当时,他刚从日本留学归来不久。上海与南浔,因这段中国早期体育史的壮阔篇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近两个甲子后回望,这个年轻的校长和他留下的“中国体操学校”“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体育界”“体育杂志”“中国体育史”等名字,仍分量十足。

徐一冰(1881-1922),原名益彬,又名逸宾。南浔镇人,近代体育教育家。

“武秀才”出身,坚信“体育救国”

徐一冰,二十出头的南浔镇书香门第之子,为何会出现在那个时空,以那样一种传奇的形式被讲述呢?

这一切要从1905年的东渡往事说起。

左一为徐一冰

那一年,清政府废除了在中国已实行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各地纷纷开办新式学堂。徐一冰在考取秀才功名后,毅然选择前往日本学习体育。

据记载,即便徐一冰的祖父、父亲都是官员和文人,且“管教甚严”,他还是从小崇尚武事,经常在课余学习射箭和角力,1903年甚至带领青年敲了土地祠偶像,办起“养蒙学塾”。他怀着“救国之策,虽有多端,我意体育救国,当为首冲”的决心,前往日本东京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

此后,坚信“体育救国”的徐一冰在《整顿全国学校体育上教育部书》中写道,“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为先”。他认为体育是一切的基础,只有有了强健的体魄才可以进行学术研究、从事其他活动。在徐一冰看来,体育应当从人类的自身需求出发,注重人自身的实际需要和自由发展,不仅要给人带来强健的体格,更要带来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体育不是狭义的运动健身,而是一种形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而且,由于当时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和日本设置的课程,各门教师都极为缺乏,体操课尤甚。徐一冰出国后不久,国内也开始专门培养体育师资,因此徐一冰的选择也符合中国实际需求。也正因此,将体育、教学、公益这些爱好融合再一起,成为了他一生的事业。

在日本,徐一冰不仅学习了较为先进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在老师徐自华、王文濡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7年,他学成归国,当年11月19日他就与虞洽卿、席子佩、黄公诚、石仙舫、师锡彤、徐筑岩(傅霖)、王季鲁、童白等人一起筹备建立一所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操学校,12月24日在《时报》上登出招生告示,并成功于翌年春开学,首任校长为虞洽卿,徐一冰负责教务。这是中国近代开办较早,办学时间较长,具有一定规模且较为规范,影响较大的私立体育学校,对于后起的众多体育学校来说,有着重要的孵化、垂范作用。

中国体操学校部分创始人,左一为徐一冰

学校建立后,两江总督破例作了批复

那么,为什么是上海?今天站在上海,我们已难觅中国体操学校的踪迹,但仅凭学校成立之初就获得清廷两江总督端方亲自破例批给月银一百元给予以补助,就足以看出学校在上海乃至江南的影响力。此外,两江总督还专门另拨新式枪支供中国体操学校操演。

学校的校址前身为上海华商体操会,在上海名噪一时,会员数百人定期在这里的操场会操。1907年,华商体操会与西商体操会合并,能够租借这里并办校,自然离不开华商体操会创办者,也就是虞洽卿的功劳。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都会,对新式教育理念的接受以及人才、基础设施上相比国内其他地区都有着明显优势。

1914年3月,徐一冰与业师、国学大家王均卿创办了上海中国体操学校校刊《体育杂志》。徐一冰连载的文章后编成中国最早的一本《体育史》。

在中国体操学校时期,年轻的徐一冰开始了他对体育教育的改革。他参与制订了我国第一个近代体育专门学校章程,从学制、课程设置、招生、升留级、奖惩、考试,以及交学费都作了规定。兵式操、器械操、普通游戏、柔术、击剑、教育、伦理、体育、生理医学、兵学测算、绘图、音乐……仅看这科目内容,就足以知道该校的体育教育绝不是狭义上的,而是要培养健全的现代自由国民。

此外,徐一冰还上书教育部,提出由全国统一体育教学,各省设立体育教学监督员,监督各地区体育教学实施情况;主张“革新兵式一科,专重正当运动”,即废除军队体育那一套,教授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体育;建议由国家设立专门培养体育教师的学校,为全国各类学校输送体育人才。这些举措的提出与实施开启了中国体育教育的新风气。在启迪民智上,有两件事尤其值得一提。

1908年秋学校就设立了女子部,并向全社会招收女生入学,培养女子体育专门人才。徐一冰还和其他办学者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妇女参加体育的重要性,为争取女权而大声呼吁并利用自办的《体育界》《体育杂志》刊登有关妇女参与体育锻炼获益的文章,号召女性参与体育锻炼。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

辛亥革命时期,学校曾因师生全部参加革命军而停课,1912年复校。1913年,袁世凯称帝复辟,作为同盟会成员的徐一冰组织60名学校学生参与此次行动,突入制造局东栅,与敌人激战一夜,因此学校获沪军都督陈英士的嘉奖。

1916年,浙江省第一次中等学校运动会在杭州举办,徐一冰受聘担任大会司令部及评判部主干(即总指挥兼总裁判长)。徐一冰因此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转战南浔 ,因为体育两地再次结缘

做教育家听起来是从容的,实则有诸多的苦楚。据徐一冰长子、作家徐迟回忆:“初期王季鲁办理校务,徐筑岩专司学科初时经费奇窘,支持并非易事。大家埋头苦干,头两年都不支薪水半文。但每期学生毕业出来,各学校都争先聘请,到后来全国各地都有体操学校毕业生在当体育教师。”民国时期,学校失去了总督拨款补助,只能长期由校长支持。初期的创校者,陆续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继虞洽卿后任校长的徐傅霖也在一年后离沪,由徐一冰任校长,以后学校就一直由徐一冰独力支撑,真正是“苦心孤诣,惨淡经营”。

正因为如此,1920年,徐一冰回到家乡筹建中国体操学校新校舍。经他苦心筹划,占地五十亩的新校舍于1920年春在当时的南浔镇西栅下塘的西庄村落成。新校舍不但有教室、办公室,还有礼堂及生活用房,并辟有田径场(兼足球场)、排球场,还置有天桥、平台、木马、双杠等体育设施。中国体操学校由此从上海迁至南浔,秋季如期开学。作为南浔历史上第一所大专学校,徐一冰任校长,所聘教师全是名流。学校声誉甚好,四方报名入学学生十分踊跃。徐一冰还身兼南浔贫儿教养院院长、南浔高等小学校长等职,常年奔波于沪浔两地。

精力无穷的徐一冰,终于积劳成疾,被那个年代的绝症肺结核击垮了,于1922年11月离世。学校由其堂弟徐一行主持,后因学生人数减少,经费困难,将未毕业学生转入苏州中国体育专门学校,直到1927年停办。1930年,中国体操学校毕业生顾果、王怀琪等人在上海集会,共议中国体操学校复校事宜。会上推顾果为校长,定名“上海中国体育学校”,但只办了一年多,因淞沪战争爆发而停办。

从1905到1927,徐一冰从日本学习体育,于上海办学实践,最终壮志未酬。对他来说最大的宽慰,想必是中国体操学校20年中毕业的36届学生1531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最高体育学府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科)毕业生人数的近4倍(中央大学体育系1915年创办至新中国成立前,共毕业402人)。徐一冰的学生均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其中包括上海东亚体专创始人庞醒跃和傅球,中国女子体育师范创始人华豪吾等。

徐一冰游泳池

1988年,为纪念中国体操学校创校80年,南浔镇建造了全省首个乡镇自建标准游泳池,命名为徐一冰游泳池,由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题词,徐迟题写碑文。2022年9月,南浔迎来了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的开学,该校正坐落在湖州通往上海的沪苏湖高铁旁。如今,体教融合的实践,也在南浔的多所中小学开展。此刻,重温徐一冰的自勉诗仍未过时。

心危耎国厦将倾,惭愧辁才浪得名。

敢效请缨羁南越,偶因学剑赴东瀛。

习勤泰任皋比长,尚武羞为触国争。

欲望青年都有造,健全应不负平生。

||

|||

||

|

||||

作者:徐家辉

制图:沈竹青

编辑:金臻瑶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点个,点亮

菰申同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