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1年前,放弃麻省理工选择出家的北大才子,后来怎么样了?

“我们为金钱,为名利,为地位,为工作,为家庭,为感情,为各种各样的东西所束缚,无法逃离。而他,已经脱离了俗世的束缚,这些东西已经不再是他需要考量的问题。”

这听起来像是形容一位隐士高人的话,这也是世俗对于柳智宇——一位年轻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的评价。

这两个身份在柳智宇的身上并不冲突,这是他人生中的两个阶段。

11年前,这位放弃麻省理工选择出家的北大才子,后来怎么样了?

柳智宇

数学天才

柳智宇的人生不可谓不辉煌:2005年,柳智宇是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的一名高二学生,同时,他还是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上的一名金牌获得者。

一年后,柳智宇入选数学奥林匹克赛的国家队,参加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再次获得金牌。

在竞赛中,柳智宇所展现出的强大数学能力和独特的创新思维使他备受关注,他被学界誉为世界级的数学天才。

柳智宇作为一名高中生,参加了两届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也连续斩获了两枚金牌,其中一次更是以满分的成绩夺得金牌。

天才的面世往往都是这样,石破天惊。

就读于同一高中的一名学弟评价柳智宇:“他真的是天才,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那么难,他竟然以满分的成绩获得金牌!”

其实早在高一时,柳智宇就写出一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研究的是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雅各·伯努利提出的数学难题。

当这篇作品提交到科学院评审时,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都沉默地震惊于柳智宇的才华。

后来的大学同学讲过一个关于柳智宇的故事——数学集训的时候,他的视力不太好,同学帮他读黑板上的题,往往同学刚把题目读完,他就已经知道解法了,但他会考虑到同学的心情,很贴心地假装思考一会儿再解出答案。

柳智宇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物理老师,母亲是工程师,自身超群的智商和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影响着柳智宇的学习和成长。

他从小就成绩优异,名列前茅,数学更是优秀得格外突出。

老师对柳智宇在数学上表现出的天赋和学习劲头十分赞赏,积极推荐他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和数学培训。

四年级,柳智宇就参加了数学培优班,他没有像很多早慧的天才一样,耽于现有的成就,被自己超凡的天赋所累,停滞不前,而是一头扎进学习里,就连学校组织看电影的时候都在埋头做数学题。

高三,柳智宇入选奥林匹克赛中国国家队,成为华师一附中第一位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并以满分的成绩拿下金牌。

在其他小孩子三两成群地结伴玩耍时,柳智宇就已经格外深沉了——他总是老神在在地看着夕阳,愁眉紧锁,不为观赏风景,却是在反思总结:

“今天一天又过去了,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什么呢?”

这种成年人都未必会进行的深入思考,每天浮现在幼儿园时期的柳智宇脑海中。

后来,他热爱数学,乐于一头扎进深奥而玄妙的公式命理中,享受探索带来的刺激和快乐,那时的柳智宇沉浸在这快乐中,做题和学习是他的爱好,并不为了取得什么大成就。

但很快,原本享受的这一切就变了味儿。

高三在奥林匹克国家队集训的那段时间,柳智宇每天都在经历离别,看着并肩作战的同学们一个个被淘汰出局,他感觉越来越孤单;

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也让他的眼睛出现了问题,肿胀、酸涩、视物不清,到后来出现幻视和视物障碍的症状,这一切都在慢慢消耗着他对数学的热爱。

他开始从充满哲理的角度思考:“我天天做题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他想明白了,对他而言,奥林匹克的这块金牌或许没有那么重要,真正需要这块金牌的可能不是他,而是学校。

他对校长说了自己的想法,校长和老师出面劝说,这才勉强留住了柳智宇,也保住了华师一附中学子满分获金牌的传奇。

柳智宇开始意识到,自己和老师、父母所关注的一直以来都存在分歧,他们更在乎的是他的前途,而自己更在乎心灵的归处。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满分金奖后,柳智宇被保送到北大的数学系。

在北大,柳智宇的眼疾加重了,但他的数学水平和在数学界的地位一如既往,不仅碾压身边的同学,也碾压着领域内的群英。

2010年,临近毕业时,他收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抛出的橄榄枝,麻省理工为了表现诚意,还替他申请了一年七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如普通孩子的寻常父母一样,柳智宇的父母得知消息,欣喜若狂,一家人欢天喜地替他收拾行李,准备送他去美国继续学业。

这一幕场景有幸被记录了下来,照片中的母亲一脸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喜悦之色,最重要的当事人柳智宇却抱着花束站在那里,面无表情,眼神空洞。

那眼神也许不是空洞,只是无处盛放功利和世俗,因为那里面已经装满了“众生”和“沧海”。

他给麻省理工的教授发了邮件,谢绝了对方的邀约,并告知:“我决定把一生都奉献给佛教,并成为北京龙泉寺的一名僧侣。”

父母听说后,立刻赶到北京劝说儿子,但无功而返,母亲因此还病倒了,最后也没有让他回心转意,可见柳智宇已下定了决心。

柳智宇的决定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徐徐图之。

大一的时候,柳智宇加入了学校的“耕读社”,在那里他结识了一名修佛的学姐,并受她影响开始坚持吃素、研习佛法。

在这个过程中,柳智宇好像终于找到了自己,对佛学的热爱也与日俱增。

有了坚定的信仰后,柳智宇觉得自己的心慢慢平静下来,他不再为凡尘俗世中的得失和利益所累,而是感觉找到了自己的本心,清晰了自己内心深处所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遁入空门

大学期间,柳智宇经常参加法会、去寺庙做义工,聆听佛法,只要是与佛学有关的活动,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一次柳智宇和学姐一起去龙泉寺做义工,在龙泉寺,他看见一排僧人身着僧袍,整齐地列队走过。

可能那一幕与他长久以来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达到了无比的契合,那一刻,他受到了感染和震撼,决心留在龙泉寺做一名僧人。

明明在数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却毅然决然地放弃光辉的未来走上修佛法的未知道路,柳智宇似乎总是这样,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入世而又出世。

柳智宇终于决定下山,寺庙给离寺的每位僧人都发了5000元的遣散费,他没有要,他想与过去彻底地告个别。

龙泉寺本就有千年的历史,柳智宇入龙泉寺后,慕名前来拜访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并不怎么接待客人,许多奔他而来的人或媒体最后都失望而归。

柳智宇坚守着自己遁入空门时的初心,他只渴望一隅安静的角落,可以让他一览无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所想,虔诚地修炼佛法,当时的他十分崇拜学诚方丈,自己研读了方丈的所有授课。

那应该是他在寺庙里最好的一段时光,他的虔诚有枝可依,受戒前,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想着哪怕这一天是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也没有遗憾了。

可是这样的,曾经让他无比崇拜的师父,最终却让他失望了。

2014年起,柳智宇辗转上海、福清等城市,系统校正勘斟南山诸律典“八大部”,出版一套律宗典籍,全书共32本。

他主动承担了繁重的修订出版工作,发愿“宁舍阳寿二十年,令南山律典广布人间。”

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了校勘经书的工作中,长时间的工作使他眼疾复发,大夏天也经常忙得没有时间洗澡,但这套书最后出版时,却被偷梁换柱署上了师父学诚的名字。

还俗入世,渡人苦难

理想与现实的这次激烈交锋,让柳智宇心中苦闷,好在有幸接触到了心理学,使得他胸中的郁闷稍稍得以疏解。

学习心理学,又是柳智宇的一次新的探索,在母亲的资助下,他报了心理学培训班,利用修佛法的空余时间潜心学习心理学。

柳智宇对于心理学的痴迷渐渐引起了一些僧人的不满,寺庙规定:学习佛法以外知识的时间不可以超过三分之一。

柳智宇学习心理学的时间显然超出了这个界限,僧人们觉得这样是本末倒置,会迷失佛教精神,但柳智宇显然不是一个会轻易被人动摇的人,他只要认定了,无论结果怎样,都会觉得不虚此行。

2017年,柳智宇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从业执照。

2018年,学诚被爆出丑闻,柳智宇过去几年心中曾坚定的信仰,终于分崩离析。

他辛苦翻译的多部经书,最后被署上了师父的名;曾经在他心里如霜花霁月般高洁的师父,被举报与女弟子有染。

柳智宇终于对这里彻底失望了。

寺庙对这一切置若罔闻,然而修佛多年的柳智宇仍然没有褪去明察秋毫的棱角,他站出来维护佛法庄严,坚决表示与师父和寺庙划清关系。

柳智宇终于决定下山,寺庙给离寺的每位僧人都发了5000元的遣散费,他没有要,他想与过去彻底地告个别。

八年前上山的柳智宇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彼时下山的柳智宇仍然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毕竟"烟霞清净尘无迹,水月空灵性自明"的寺庙,不该纵容哪怕一星半点的脏污。

下山后的柳智宇心中仍然有他的佛法,心理学成了他回归社会的出口,他把心理学和佛学相结合,运用社交媒体推出了“佛系心理咨询”,做起了心理咨询师。

他发现想渡众生,不一定只能靠佛法,心理学有时比佛法还要行之有效。

他学着使用微信,在微信上对咨询者进行疏导,佛学和心理学结合的疗愈方式看上去就打动人心,刚刚开通业务的时候,他的客人很多,他紧绷着精神,随时准备回复消息。

柳智宇的心理咨询很受大众欢迎,但他被寺庙视为离经叛道的异教徒,而且僧人们认为收取咨询费的行为有悖佛法精神。

本是为渡人间苦难寻求药方才遁入空门,到头来发现空门中竟也惹了俗世的一地鸡毛,到头来终是避世又入世,寻寻觅觅,又回归原点。

柳智宇的心理学可以帮助他回到俗世,佛学可以帮他证明这些年没有荒废,而立之后的他,还在融入俗世的学习路上,他比较喜欢使用微博,有时一天会发好几条微博,还学会了删帖和拉黑。

柳智宇最后还是回到了俗世中,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在修禅。

11年过去,从出世到入世,外界针对柳智宇,始终众说纷纭。

其实,柳智宇无论是继续在数学领域发光发热,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出家为僧侣,或是再次回归社会投身心理学行业,都是个体在主动探索生命,拓宽认知的过程,不应该功利地去评判他的行为,人各有志,这不能简单地非黑即白地来定义。

正是那些经历造就了如今的柳智宇,少了一点,柳智宇就不是如今的柳智宇了。

无论怎样,柳智宇始终清醒地做着自己的选择,不受任何人的干扰,也没有行差踏错,这就已经很值得敬佩了。

就像当年麻省理工教授给柳智宇的回复:“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认清自己的道路。”

而碌碌众生终其一生,可能都停留在这个阶段,摸爬滚打,不得其法。

柳智宇应该是个智者,因为在一片迷雾中,他早早地就认清了自己的方向,并坚定地、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途。

“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愿善良、仁慈、忠诚、智慧的光辉遍洒人间。”

落子无悔,掷地有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