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第三轮,巴萨以4:1战胜拜仁。这样的比赛,观后感如何?你是否有与众不同的解读?在比赛前,有多少人关注着巴萨对拜仁的连续六场失利?因此,这场比赛是否标志着一个碾压时代的结束,甚至是转折点?从这一刻起,是否轮到巴萨压制拜仁?甚至比分都显示出了彻底击败对手,如果是巴萨以1:0或2:1取胜,或许就罢了,但偏偏是4:1这种凌厉的胜利,让人有种让拜仁之前大胜所得都被摊牌的快感,即使只是开始。
另外,弗里克和莱万之间微妙的关系,是否也有深意?在拉菲之战中,弗里克担任导演,莱万则是主演,而四年后,8:2变成了4:1,拉菲只灌了一半,但这次交错着倒灌,轮到巴萨灌拜仁了——尽管导演换了位置,但主演却依旧是莱万。这种位置的转换而地位未变的微妙感,是不是很神奇?
另外,这次莱万只是男二,男一是拉菲尼亚。帽子戏法还不足以让他成为男一?好比一天前,小熊也并非主角?
最终说到了拉菲尼亚。实际上,几乎所有人对前述的一切都会有相近的解读,国内外的球迷皆如此。不过,拉菲尼亚的帽子戏法,却给国内球迷带来了一个新奇的解读视角,尽管戏谑,尽管带有综艺感,但足球本身就具备娱乐属性。这场4:1,再加上拉菲尼亚的帽子戏法,突然让我感受到了中文谐音梗的美妙。
8:2,1982年,拉菲红酒的典故,但现在,巴萨逆势反弹击败拜仁,主演是谁?拉菲尼亚!又是一个拉菲!
四年前,那个令巴萨恐惧、令拜仁兴奋的8:2之夜,被称为拉菲之夜;而四年后,这个令拜仁颓丧、令巴萨振奋的4:1之夜,也能称为拉菲之夜——拉菲尼亚之夜。
可能只有中国的球迷才能发现这个谐音梗,并将Raphinha的中文译名定为“拉菲尼亚”的人,才能体会这个谐音梗。
当然,这个谐音梗只是文字游戏,但其中传达的有关足球世界浑浊局势的感受,是十分清晰的。欧洲足坛,没有哪个豪门可以长盛不衰,一直压着另一个豪门,使其永远抬不起头来。拜仁对巴萨的连续六连胜,整整十年将他们镇压,但十年后,现在也要开始偿还了吧?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被冠以拉菲之名;而现在,拉菲尼亚亲自赶走了巴萨内心的拜仁阴影,这难道不令人有解铃还须系铃者的感觉吗?
我们的古人尤其在意文字游戏,容易带来晦气的字眼,一概不要打出,反之组合成寓意吉祥文字,孕育成为文化,例如“年年有余”,“柿柿如意”。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巴萨和拜仁都是中国的球队,队内所有球员也都是中国人,那么拉菲尼亚让当年的拉菲倒流,是不是会成为两队交战史上著名的典故?
当然,国内的球迷肯定也会第一时间发现这个谐音梗。足球运动就是制造惊喜的,是盛大场面的制造者,也是书写反转故事的舞台。4:1,仅仅是让当年的拉菲之耻减半,然而接下来的欧冠赛场,拉菲尼亚的表演,还在继续吗?
不过目前,我最感兴趣的是,是否有巴萨球迷发现了“七喜”这个谐音梗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