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摄
英超联赛,被称为世界足球第一联赛。每逢周末,迎来比赛的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几乎座无虚席。作为英超球队西汉姆联的主场,尽管本赛季战绩平平,但依然能够吸引大量球迷到场支持,球场的上座率高达99.95%。
这不仅得益于球队球迷的强烈归属感,也由于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优越设施和便利交通,为球迷创造了良好的观赛体验。2012年伦敦奥运会留下的“伦敦碗”人气火爆,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东伦敦地区盛会后的持续高光。
城市遗存不仅是城市肌体的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内涵的重要特征,标记着一座城市走向未来的品格气质与空间起点。
从易北河畔到泰晤士河滨,再到地中海岸,调研组观察到,有三类城市遗产值得关注:大赛“遗产”、展会“遗产”和工业遗产。如何盘活城市大事件带来的遗留效应,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命题。而如何创新个中的运营机制,是此次调研的重点。
在东伦敦地区,伦敦奥运会用“遗产委员会”机制激活“大赛遗产”,变身成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高地,焕发城市新的面貌与气质;
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用“基金会”机制拓展“大展效应”,支撑起科技创新的源头力量,塑造城市新的底气与实力;
在汉堡港口新城,汉堡市政府用“总开发商”机制赋能“工业改造”,建设为传统与现代互融的多功能核心城区,激活城市新的生机与活力。
千年老城,历久弥新。近些年,广州同样需要应对城市大事件营销过后的“下半场命题”。特别是大赛效应,从“九运会”到亚运会,再到明年的“十五运”,广州创新运营机制需要不断思索,不断迭代。
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委员会”激活大赛“遗产”
在东伦敦地区的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里,有一个“碗”长久坐落于“岛”上,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功申奥后,伦敦市政府就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奥运遗产计划,推动东伦敦地区的高速发展。成立于2012年的伦敦奥运遗产开发委员会,其初衷便是落实履行这项承诺。“我们的职责就是借助奥运会的契机,提高东伦敦地区的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伦敦遗产发展委员会对外事务负责人Mark Robinson介绍。
因一项赛事,成立一个组织,最后变成一个永久机构,致力于激活大赛后的遗产。在奥运会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建设场馆时就考虑“遗产继承”问题,解决了未来运营商在奥运会设计中的“缺席”,以确保再利用的可行性。
伦敦奥运遗产委员会是大伦敦地区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直接向伦敦市长负责,汇报运营项目的费用支出,再向伦敦议会说明项目情况、实施原因、结果影响等。
“目前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都是预先规划好的。”在Mark Robinson看来,伦敦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奥运场馆市场化再开发再利用,避免出现“白色大象”(宏伟却昂贵、成为经济负担的客体或资产)。
在更广泛的城市战略计划下,东伦敦开始脱胎换骨,从伦敦发展最滞后的地区之一,转型成为了伦敦最“潮”的地标之一。体育、娱乐与文化的交相辉映,构成了伦敦奥运遗产的核心魅力。
“我们依托奥运场馆资源,统筹开发建设办公楼宇和住宅区,希望让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口留在当地创新创业,造福区域经济发展。”Mark Robinson说。
据估计,到2025年,仅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就将有4万个工作岗位落地,到2030年,其周边地区预计还将新增12.5万个工作岗位。
纵观过往,因体育赛事而兴的城市并不少。回看广州近20年的高速发展,关键节点几乎都是以重大赛事为起点。
六运会和九运会后,广州新中轴串点成面,“大农村”摇身一变国际商圈;一场亚运会,小蛮腰拔地而起,城市CBD绽放璀璨光彩。
明年,广州将第三次迎来全运会。从现在开始,如何处理好全运场馆,在赛事上建城市。这次,有了新的期待。
“基金会”拓宽“大展效应”
华为与小米同步首发,苹果和三星同台打擂,英伟达和高通同时展示,这样的场景或许十分罕见,但在巴塞罗那可以说是一年一度。
每年2月,来自全球各地的移动通信业人士接踵而至,巴塞罗那会展中心将迎来全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盛会,日渐成为全球移动通信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布地和风向标。但作为年度性的行业大会,MWC每年会期也就几天,如何利用好这个世界性舞台的影响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资本基金会应运而生。“基金会公私兼具,赞助方既有政府,也包括协会和企业,主要是致力于开发MWC的遗产。”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资本基金会创新部门总监Eduard Martín认为,基金会的创立是适宜的,因为在展会上发生的事情会有溢出效益,能够从经济、社会、数字、人才等层面正向影响巴塞罗那整座城市。
在基金会的运作之下,极大地发挥了MWC的全年影响,通过将技术和利益转移到商业生态系统和全社会,促进数字服务的发展,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需求。
用Eduard Martín的话总结就是:人才培育、技术转换和科技向善,即为数字人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为高校和科研中心提供科研成果转换方法,为市民高品质生活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有了基金会的加持,MWC不仅年年都办,而且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如今,巴塞罗那已成为充满活力的科技中心,是欧洲公认领先的数字城市,全球企业纷纷选择这里为欧洲市场建立数字中心。2023年,加泰罗尼亚国际技术中心数量达到140个,76%位于巴塞罗那,年收入达25.44亿欧元。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见证着巴塞罗那迈向“世界会展之都”和“移动通信之都”的坚实足印。
以展会友,以商兴城的广州,同样承载着“中国会展第一城”的美誉,对于会展经济的“乘数效应”并不陌生。
这股韧劲强、后劲足、潜力大的“会展热”,若能以更紧密的方式连接起全球、传达至本地,将更好地激活发展新动能,撑开产业新天地。
“总开发商”赋能工业改造
在汉堡港口新城,仍留存着100多年前汉堡“仓库城”的热闹繁华。这里曾是这座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繁忙的码头,随着城市产业和功能的变更,过去的工业遗产,是拆还是留?汉堡选择了后者,并将其改造成为崭新的城市市中心。
港口新城的开发有其独到的思路,整个项目交由一家私营企业负责,但所有权属于汉堡市政府。
“汉堡市政府委托我们收回原先租赁出去的土地,并宣布了港口新城的开发计划,由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房地产开发等建设,公共设施管理权转交给汉堡的行政部门,而房地产开发收入则用于项目的进一步投资。”港口新城项目负责人Uwe A.CARSTENSEN介绍。
这相当于“Master developer”(总开发商),是业主的业主,企业自身不追求盈利,代表汉堡市完成委托任务,并开展长期投资。Uwe A.CARSTENSEN认为,以这样的架构主要是因为港口新城的理念在当时太过前卫,需要一套全新的工作机制来提高项目的质量,这样做比市政府各个行政部门合议做出决定的流程更为高效,更可持续。
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中,以“补丁式”的渐进规划理念,推动城市发展循序渐进。从2000年开始,港口新城开始为第一个片区的规划设计举办竞赛,一直持续到2015年,一个片区接着一个片区,陆续落实规划设计。
作为欧洲最大的内城开发项目,港口新城融合居住、办公、文化、休闲、商业和旅游等不同功能,以现代都市的面貌回归到“汉堡市中心”,使汉堡城区面积扩大40%。
与汉堡相似,珠江两岸一颗颗工业“遗珠”,串起广州“因商而工、因工而兴”的悠久历史。
广州纺织机械厂活化为T·I·T创意园区,引入微信总部等知名高新企业;珠江啤酒厂变身成啤酒博物馆,成为年轻人打卡的餐饮休闲娱乐地带;太古仓码头转型至多功能商业综合体,集文化、艺术和潮流于一体的新“城市客厅”……工业遗产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空间,化身为创意园、博物馆等融入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对于广州而言,这些承载城市工业文化的建筑,其更新改造不仅是引入产业和商业,更需要创新市场运营机制,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让人住进来、留下来。
创新“遗产”运营机制,正成为全球城市的共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