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青队几天的训练和热身赛,如果要说沈祥福和中青队有什么特点的话,也许用沈祥福的口头禅“动作频率”一词,最能说明问题。 追求“人与球结合的快” 最后一场热身赛,对手是当地乙级职业队的青年队,身材、力量都比中青队差一截,但脚下的活儿都特别“油”,传接球技术就是比中青队好。上半时中青队中前场全是替补队员,进攻虽然速度很快,但总是无法撕开对手防线,“左脚将”王新欣一次单刀盘过对方门将后,还想再过掉对方补位后卫,错失得分良机,多少有点令人失望。 中场休息时,沈祥福对即将上场的另外7名主力中前场只强调了一句:“把平时练的东西打出来”,于涛、阎嵩、曲波、高明、胡兆军、徐亮、王圣“七剑下天山”,场面果然大为不同,曲波罚点球,于涛接角球垫射,徐亮一记低平直接任意球,阎嵩一次漂亮的转身凌空抽射,4:0拿下对手,对方基本无法对门将安琦构成什么威胁。 比赛结束后,记者问沈祥福:“这场球最想检验什么?” 沈祥福说:“动作频率。我们的队员都知道要打出我们的速度,但往往急于求成:人快球不快,瞎冲瞎传,或者是球快人不快,接应不上。如何让他们做到人与球的完美结合,做到人结合球的快,最重要的要求是加快动作频率,每个动作的频率加快了,整体的速度和配合自然增强,这方面他们仍然有很多东西要练。” 技术不细也能控好传好 这批中青队球员的身体素质特别棒,但传接球的技术意识与他们的上几代球员相比,显然还没有突破性的进步。怎么形成中青队的打法?是把强悍的身体速度发挥到极致,“乱棍打死老师傅”?还是从头再来雕琢技术细节?像日本队那么精细? 沈祥福显然想往最理想的方向走,他说:“作为中国球员,无论学哪种风格,都不应把自身快和灵的特点丢掉,否则越学就越没出路。”他把全场分成三个区域,“前场学巴西,中场学荷兰,后场学意大利”之“三三理念”,同样也显示出他把目标定得很高,绝不是那种“扒到锅里就是肉”的功利。这种想法,有别于强调身材、体能,靠凶悍逼抢冲吊的“力量型”,也有别于追求控球、传接而忽略逼抢和速度优势的“技术流”。“ 心服口服”与充分沟通 这批队员虽然年轻,可塑性很强,但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对沈祥福心服口服,但也不那么“盲从”,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杜威感觉在中青队与国家队最大的不同是:“由于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对教练的想法理解得很清楚”。 而与杜威轮任队长的大连球员胡兆军则颇有“个性”。一次训练中,后腰胡兆军抢截位置太过靠前,沈祥福批评了他,胡兆军则辩解担心两名前卫没卡好位,沈祥福马上把训练停下,仔细讲解了当时的中路形势,胡兆军这才“没得说”;在最后一场热身赛中,胡兆军被对方紧逼,一脚马上回传安琦,进攻节奏慢了下来,沈祥福急得大喊“分两边!分两边!”胡兆军下场后向沈祥福解释:“我那时怕横传会被他们断球”,沈祥福指点:他离你那么近,身体又失去重心了,你往两侧王圣和徐亮脚下传低球,力量加大点,没事,马上可以发起进攻。”这回,胡兆军马上向沈祥福举举手,表示明白了。(本报门多萨17日专电)□特派记者谢奕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