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维”这四个字,就足以说明一切。在国青队,沈祥福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改变球员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整体意识来透析比赛。现在看来,他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的是格式化的战术要求和训练中的反复强化。尽管中青队显得创造性不够,但场上能打出既定的战术方针和演练谙熟的配合,就已经足以让人们感叹主教练工作的成效。 而在国家队,米卢面临的问题,恰恰也是改变球员的思维。但他的弟子们,不是像中青队小伙子们那样的年龄了,自己的足球观已经比较成熟,习惯想法更加难以扭转,方法不对的话,越练他越有抵触情绪,到后来也许就会得出这么个结论:“米卢这一套不适合中国足球”。到了这一步的话,再想取得实际工作进展,就好象硬扳着牛头让它喝水一样,即使有了形式,也没有最好效果。 同样是一个指导训练的方式,“叫停”在国青队没有任何问题,在国家队就被认为是米卢执教方式中最让人有意见的部分。国家队的老队员们是不是已经没有兴趣、没有愿望动脑子,或者是干脆觉得让脑子累比让双腿疲劳更不划算,这点不得而知,不过要改变他们这么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式、技术动作定型,难度确实极大。 所以说青年队的球员,比成年球员更有可塑性,他们在8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球员,现在沈祥福通过自己的努力,还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施加影响。但像郝海东这样的中国最佳球员,没有足够的刺激的话,让他改变当然不容易。霍顿能做到,但米卢做不到,这说明工作方法的重要。 看着沈祥福把国青队由最初英国人基斯·布伦特率领时身高马大打英式足球的模样,扭转到如今追求地面技术、整体意识和小幅度技术动作的高频率,米卢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这一年半来的工作方式。他的水平、能力,以及他为中国队设立的努力方向,应该都没有错,但实际效果远远低于预期,除了工作方式,你还再找出什么其它原因? 如果米卢能想通这一点,并加以相应改变,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方式,那么他这次阿根廷之行的收获,其意义之大,可就远远超过只是发现几个新人了。(廖珂景)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