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中国青少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堪忧

2009年07月23日18:0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卫宏 李鹏翔

  评论:不要让“体育强人”成为“社会累赘”

  当我们在汇集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城运会上为一个个希望之星喝彩时,很难相信,他们当中很多人还只是小学低年级的文化水平。而他们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日后能在世界体坛“功成名就”。成材率极低的体育人才后备大军,如果在失去体育这条腿时,文化那条腿已先行“残废”,那他们的出路和前途就非常令人担忧。青少年运动员,不能因为选择体育而受累一辈子;中国体育队伍的金字塔,不能仅仅成全少数“体育强人”,而使大多数人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而难以适应退役后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累赘”。

  中国目前仅在少体校受训的学生就有30万人之多,但一届奥运会只有几百人参加,去年国内的世界冠军也只有110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成为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也只有1600多人。如果我们仍坚持走重专业训练而轻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道路,那么,那些被残酷的竞技体育所淘汰的青少年运动员,乃至那些功成身退的体育名将,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而缺乏生存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会成为社会不能承受之痛。

  有着惨痛经历的前国脚唐全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这位曾经名噪一时的足球联赛和全运会最佳射手,因为文化水平太低,退役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干事业屡屡失败,最后因为难以维持生计而走上赌球被囚的道路。

  进入少体校接受“一条龙”专业训练,是中国体育崛起于世界体坛的人才培养法宝,也为不少国外人士所肯定和羡慕。但是,这种体制现在也暴露出极大的弊病,若因循守旧,不思改革,不仅会给社会造成负担,而且会大大影响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为一旦青少年选手缺乏文化素养,既妨碍了他们在竞技领域向更高层次冲击,又会使家长们由于担心自己的独生子女涉足体育界后,日后无法适应社会而拒绝“伯乐识马”,造成体育人才资源的浪费和贫乏。

  中国运动员再也不能成为“运动成绩的巨人”而又是“文化知识的侏儒”。不管有千般苦衷和万般艰辛,鱼与熊掌必须兼得,青少年选手必须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具有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中国体育才能人才不断,无后顾之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君木)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