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曾被视作勇气的象征,现在却更多地被认为是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蛮勇。同样,在竞技体育领域,挑战和克服伤痛需要勇气,但更多时候,承认并接受伤病的现实,何尝不是一种勇敢。
退与不退都需要勇气:“坚持”和“放弃”同样痛苦
文/麦卡
人生如戏。去年此时,刘翔在北京的退赛让举国扼腕;昨天,罗伯斯在柏林带伤出战世锦赛,同样壮志未酬身先倒。一年之内,世界男子110米栏两大高手为伤病折磨,令人痛心。
同样是伤退,在发令枪前,刘翔选择了放弃,在一次集体抢跑的短暂尝试后,他留下了一个背影;罗伯斯选择了坚持,但最终倒在第四个栏架前,他留下了一声惨叫。
罗伯斯伤退后,网络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他不该带伤出赛。显然,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辉煌和刘翔退赛的伤痛之后,人们已经习惯于从更为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理解体育精神的真正涵义。
体育是美好的,竞争是残酷的。短跑项目尤其如此,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当然,那仅限于博尔特没有参赛的项目——比如昨天凌晨的男子110米栏决赛就出现三人同时撞线的一幕。
竞争残酷,伤病更残酷。以男子110米栏为例,从内赫米亚、阿兰·约翰逊到特拉梅尔、杜库雷再到刘翔、罗伯斯,世界级高手几乎全都遭受过危及职业生涯的严重伤病。这一现象或许多少和110米栏跨栏时用力极度不平均造成的潜在伤害有关,但同样也不妨视作短时爆发项目的常态。对于这类项目,小伤的影响经常被无限放大,“轻伤不下火线”的常识并不适用。
最残酷的,则莫过于当竞争和伤病并驾齐驱时,对运动员造成的巨大的心理煎熬。因为短跑项目的特点,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尤其残酷:退,虽可明哲保身,但望着眼前区区百米赛道,难免心有不甘;进,短跑运动员不适合打封闭,虽然咬咬牙或有渺茫机会一较短长,但更可能让伤情恶化,遗患无穷。
在跑道前,“坚持”和“放弃”这两个词的寻常褒贬定义不再适用,而应作重新考量。“忍痛放弃”和“忍痛坚持”并无高下之别,它们都意味着运动员担当极大的压力——如果说后者意味着身体的压力,前者则更多地作用于心理。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