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颠覆传统观念来选材 中国田径悟“博尔特效应”

2009年08月24日07:3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晨报特派记者 黄 嫣 (柏林8月23日电)

  在柏林田径世锦赛的奖牌榜上,一向自视甚高的美国人依然排在第一。但事实上,他们的优势已经几乎完全被牙买加掩盖。在最受关注的五个短跑项目中,美国人仅仅凭借菲利克斯的成绩拿到了女子200米金牌,其余男女100米、男子200米以及4×100米金牌全被牙买加扫荡。

在这条最为顶级的跑道上,牙买加以4:1完胜。

  这是一个挺让美国人尴尬的数字,虽然他们依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可骨子里已经心虚了不少。在博尔特百米纪录诞生的两个小时内,美国舆论几乎一致向他开炮,认定他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这一有些低级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博尔特在整个田径世锦赛期间尿检了9次,远远超过了正常频率。

  是什么让老美如此气急败坏没有风度?又是什么让自诩为世界第一的美国人俯首称臣?博尔特代表牙买加在柏林表现的一切,都可以让中国田径仔细琢磨,或许真的参透详尽了,我们的春天也到来了。博尔特启示之一

  颠覆传统观念 带来选材革命

  在一份国际田联提供的技术统计上,博尔特的百米数据里有这么一项,“他以41步完成了百米行程,而一般人则需要45至47步”。

  对数字有概念的人,应该都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博尔特的步幅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凭借1米96的身材优势,他可以在同样的步频之下,比常人迈出更远的距离。而这,在之前的田径选材中是一直被人忽略的东西。

  1976年奥运会冠军、牙买加人唐·夸里在对记者回忆第一次见到博尔特的情景时用了“神奇”这个词。那个时候博尔特只有14岁,参加当时中学的一个体育运动会。在还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博尔特当时的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即将毕业的学长们,夸里说自己那时就认定,这个小伙子以后必将成才,而且是天才。

  不过,夸里当时的论断是受到质疑的,因为博尔特的身高就那个时候的选材理论来看,是根本不符合标准的。第一他的重心过高,不适合快速移动,第二,他的腿过长,可能会影响步频。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博尔特并不受重用的主要原因。

  从现在来看,那个时候的理论的确是个笑话。因为已经有无数的比赛事实证明了这些说辞只不过是一些谬论,至少在博尔特身上是不合适的。他完全可以在腿长占据极大优势的情况下,拥有更高的步频以及稳定的重心,那么多年来的所谓实际经验放在这个“妖怪”身上,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博尔特的成功给每个懂得田径的人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到底什么是合适的,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选到天才?

  博尔特告诉我们,墨守成规肯定是不对的。否则他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扼杀在摇篮之中,那么放开胸怀、放手一搏的勇气,是否又能轻易做到呢?

  从中国来看,刘翔当时也差点因为一些人的误判被冷藏在学校里,如果没有孙海平的慧眼识英,刘翔或许还在练着毫不适应的跳高,或者已经退居幕后当一个小小的体校教练。田径的天才之间,有时候就是有如此共通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就在1936年,在柏林的这同一片奥林匹克体育场上,黑人欧文斯也曾给全世界带来颠覆般的表演。他和博尔特都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统治,更不会有绝对的标准,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勇气和一颗包容的心。博尔特启示之二

  推动经济利益 成为国家“名片”

  在来柏林之前,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刘翔的中国田径怎么办”。但随着柏林田径世锦赛的进行,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找到了答案,包括柏林组委会和牙买加体育在内,每一个和博尔特沾边的人,都已经学会了利用这种眼球经济。和刘翔一样,博尔特成为了牙买加最好的名片,而整个柏林,也因为博尔特的一举一动赚了个盆满钵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名人效应”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只要引用了好了,同样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说柏林。就在博尔特以破纪录的成绩拿下百米金牌的同时,整个与世锦赛有关的户外广告全部换成了牙买加飞人经典的冲刺形象。更为直接的赞助商,也是在第一时间把“谁能跑的更快”的广告词换成了“他还能跑多快”。一时间,整个柏林在舆论和公关的造势下因为博尔特而疯狂。

  在市区最为繁华的索尼中心,博尔特的赞助商搞了一个小型的活动,只要购物满100欧元,那么就能得到一个泡沫塑料制造的“手臂”。这个手臂是根据博尔特“弯弓射大雕”的标志性动作创作的,携带方便,可以如翅膀一样背在身上。就是这个看上去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工艺也相当一般的赠品,在整个柏林掀起了发狂般的购买潮。短短一周,成千上万个“博尔特胳膊”以秒计的速度被销售出去。就在上个周四,也就是销售启动的7天后,因为这个疯狂的营销手段,整个柏林城的“手臂”已经全部清空,四处可见以背着胳膊为荣的年轻人,而那些暂时拿不到赠品的老百姓也在专卖店门口长时间守候着,等待这个“神奇的胳膊”随时补货。

  这只是“博尔特经济”一个最为典型的缩影。更是这个平民偶像被无限放大后所产生的最直接经济效应。

  再说牙买加。随着博尔特的横空出世,那些原本一辈子只会本本分分在土地上耕耘的牙买加小孩突然意识到,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走出贫瘠。来自《牙买加观察报》的记者卡扬追随博尔特多年,在他看来博尔特的成功对于整个牙买加而言都是一种激励,只是因为“现在孩子们更愿意留在当地”。

  据卡扬透露,牙买加一直都是田径人才的多产地,如今很多出名的跑步好手,都与牙买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博尔特之前,当地的孩子们的愿望很简单,每年美国大学都会来当地选拔一批运动员,他们只是希望能尽快给美国人看中,然后上美国大学、拿美国绿卡。这是2008年以前牙买加练田径的孩子们最大的愿望。

  而现在,随着博尔特声名鹊起,这些孩子们突然意识到原来不改变国籍也能得到同样的东西。他们不需要背井离乡,更不需要出卖自己,只要努力奋斗,同等的利益一样在不远处向他们招手。可以说,博尔特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树立了一个标杆——他们可以完全撕去“美国制造”的标签,用骨子里流淌的牙买加鲜血为自己的国家争光。

  这是牙买加体育,在博尔特经济时代得到的最切实“利益”。

  或许有人会说,刘翔的成功从利益层面来讲,依然无法和博尔特相提并论。我们国家练田径的孩子们也不会如牙买加那些贫穷的人们一样,眼巴巴地期待着美国人的“光临”。但事实上,从根源来看,博尔特的确给中国田径标榜了一个现代田径的经典例子:我们可以从中放大偶像效应,可以宣传正面意义,更可以从这些过程中找到更为切实的经济利益。

  当贫穷的牙买加在田径赛场上成为富人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当然,有人可以把它简单的归结为“利益驱使”,更可以笼统地总结为“千年难遇”。但仅仅看着他们“美好”,并不是中国体育的初衷,在牙买加成功的例子上汲取营养、去伪存真,对于发展中的中国队而言,有时候也会是一面不错的镜子——因为它能清晰地照出我们的弱点和短处。

  

(责任编辑:jianhuiwang)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