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本报刊发《“省长伯伯答应送我一张开幕式门票”》的报道,从全运会开幕第一天起,我们就一直关注全运小记者们的活动,并连续三次刊发相关报道和评论。连日来,本报记者进行了多方深入采访,揭开了小记者“雷人”提问出炉的过程。
10月16日,21:00多,小记者鲁松泉收到了一张全运会开幕式的门票,这是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委托秘书专程给他送来的。鲁松泉的好运气似乎带给了整个小记者团队,自全运会报道正式揭开以来,媒体村和新闻中心记者们议论的焦点完全集中到了全运小记者身上。
关于全运小记者的报道,有褒扬,也有质疑,但作为全运会赛场第一次出现的亮点,小记者们的精彩表现已经为山东全运大金牌上增添了一抹异样的光彩。
小记者“善”提大问题
小记者们的提问有时很专业,有时却不算靠谱,但无论是否专业和靠谱,都会让老记者们很“受伤”。因为老记者们提问时都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们会考虑独家问题是否合适在发布会上提出来,会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专业,会不会让同行嘲笑。
但显然小记者们并没有这样的顾虑,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而且百无禁忌。他们会问刘子歌姐姐的泳衣会不会爆裂,会不顾场合,哀求跟她合影;会问谭宗亮为什么是千年老二;还会问庞伟哥哥和杜丽姐姐以后生的宝宝会不会也练射击。
大概没有哪一个专业体育记者会问这样的问题,或者说没有哪个记者会以这样的方式和角度,去爆赚人气,我们姑且说这是童言无忌吧。
没给他们设计问题
10月21日中午,奥体中心主新闻中心,记者在这里找到了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几位编导和小记者。“很多人都发现小记者们的提问有些非常专业,甚至还很尖锐,这些问题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咱们编导人员提前设计好的?”
山东电视台编导王静表示,小记者们的问题都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有些问题甚至都不跟编导们沟通。“他们提问之前我也不知道他们会提什么问题,所以每次提问搞得我也很紧张。”
王静说,在刚结束的田径链球项目的新闻发布会上,小记者王清扬问山东运动员赵义海的问题就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当时我在看(赵义海的比赛),他的名次从第二滑落到第四。眼看拿不到奖牌了,我很着急,就问(编导),他(赵义海)那个时候会不会很紧张。”于是这个问题就成了新闻发布会的提问。
为何总是首个提问
记者经历的每次新闻发布会都会有小记者的身影,巧合的是,每次新闻发布会总是小记者第一个提问。难道山东电视台跟组委会有共识,或者说达成了默契——总是让小记者们第一个发问?“没有,我们没有这样的协定,我们跟组委会没有任何关系。”山东电视台导演张涵告诉记者,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之所以大多时候总是把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给小记者,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孩子。“而且有时候我们也不会提问,只在下面做一些记录。”
想必是由于孩子的特殊身份,在采访中会受到主持人和被采访者的一些特别“关照”,因此他们的采访要求总是第一个被满足,而且他们的问题也很少会有人拒绝回答。
看来形成如此现象,恰是齐鲁大地尊老爱幼的风气使然。
小记者需经层层选拔
山东电视台导演张涵告诉记者,这些小记者都是通过层层选拔挑出来的,他们在进行选拔的时候,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比如说普通话、应急能力、还有一些才艺表演。
早在今年6月份,山东省教育厅就下发通知,在全省选拔30名小记者。
据了解,在采访之前,小记者们的功课都做得很足。就像“泳衣会不会爆裂”这样的提问,都是小记者们平时对体育知识积累的一种表现。
小记者们对采访非常投入,大家担心小记者身体,采访时间不会很长,但有的小记者还是天天缠着要求采访。“但挺累的,就像丁乔,他说的嘴上都磨出泡了。”小记者王清扬的表达的确很雷人。
文/图 晨报全运报道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