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中国足球排名一降再降,但“国际化”口号一直叫得山响。昨天,本报记者从中国足协内部获悉,国内球员注册及转会办法将全面调整。
这意味着:今年年初在中国足坛相继上演的由周海滨、冯潇霆等国内大牌球员领衔主演的“零转会”大戏,以及辽足球员戴琳自编自导自演的“出口转内销”闹剧都将成为历史。
“足坛地震”
“中国式”转会将“转正”?
曾有媒体在回顾今年年初在中国足坛产生爆炸式后果的“中国式转会”时,有这样一段形象的描写:“他们不想在原来的俱乐部踢球,他们想换一个好的环境,一个更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他们其中几个人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躲起来,拒绝与俱乐部接触。然后突然向俱乐部发出最后通牒。在2009年的转会市场中,周海滨、冯潇霆、雷永池、惠家康和戴琳这些青涩的名字,对于目前的中国足坛以及中国足协的转会制度几乎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继而有人总结:这场足坛“地震”之所以会因这几个“黄毛小子”而引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和之前的中国球员比起来,更善于思考而不是习惯性地接受现状;他们用思考去行动、去判断,而不是去思考如何妥协和变通。
“现在回头来看,虽然当时这几个人的转会行为伤害了原有俱乐部的利益,甚至践踏了中国足协执行了十几年的转会制度,但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年轻人当初的‘揭竿而起’,恐怕也就没有中国足协对现行转会制度的反思和改革。”昨天,一位地方足协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足球从来都是‘不破不立’,如果不伤及要害,也就不痛不痒。”
该业内人士称,一直以来,中国足协都扮演着“封建大家长”的角色,有不可撼动的“话语权”,虽然口口声声要“与国际接轨”,但实际上“接轨”的部分都是从中国足协的自身利益出发,并没有真正考虑到是否有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
该业内人士进而指出:“在外界看来,中国足协的转会制度并不是以保护球员为第一目标,而是以保护俱乐部为第一要务,因为保护俱乐部的利益就等于保护了中国足协自身的利益。但今年年初引爆的这场‘转会地震’再次证明,中国足协的‘土政策’表面上看是保护了俱乐部的利益,可最终害的还是俱乐部。现在是网络时代,运动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说是四通八达,所以再想用‘土政策’来限制球员的自由,那只能是中国足协的一厢情愿。其实如果没有周海滨、冯潇霆这些年轻人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信接下来也依然会有人站出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赎自由身”
自由转会是大势所趋?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今年年初相继爆发“中国式转会”的闹剧后,中国足协就已经意识到现行的转会制度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与国际接轨”的提议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于是,从今年2月到6月,中国足协多次召集中超俱乐部老总商讨如何完善转会制度,从而真正地保护俱乐部自身的利益,避免球员再钻转会空子令俱乐部利益受损的事件发生。不过,此前这些商讨内容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方案,还处于调查和征求意见阶段。但随着联赛大幕落下,新一轮的转会大潮即将来临,所以迫于形势,中国足协对于转会制度的修改工作便提到日程上来。
昨天,有中国足协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内球员注册、转会规定改后方案已经出台,只需足协有关领导批复即可执行。而修改后的“转会新政”,大方向是“与国际接轨”,并全面推行自由转会。具体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球员“赎自由身”的期限,以及年轻球员转会对原俱乐部如何进行经济赔偿等细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告别霸王”
俱乐部球员将是受益者
对于这次即将出台的堪称“颠覆性”的“转会新政”,昨天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足球俱乐部还是球员均拍手称快,并直言中国足协其实早就该对转会“土政”举起改革大刀。
某足球俱乐部老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中国足球的转会制度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其实早在年初冯潇霆、周海滨钻转会漏洞远走他乡时,中国足协就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和办法来。但遗憾的是,中国足协对此却只想到如何让危机结束,却没有想到如何杜绝危机再次上演。事实上,后来戴琳的‘出口转内销’事件发生时,我们圈内人都不感到意外,因为周海滨和冯潇霆已经给中国转会制度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而这个‘口子’不可能自动闭合,只能会越扯越大。”该老总说,“当时我们很多俱乐部老总在私下交流时都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寄望于自己的球队里千万别出现类似的事。可是,若真有这种事,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不然能怎么办?”
即将出台的“转会新政”对于球员来说,收益或许会更大。昨天,一位中超球员的话很有代表性:“别看中国球员像是高薪人群,实际上,中国球员是最没自由、最缺少相应保障的一个弱势群体。希望这次转会制度出台后,我们球员的利益可以得到切实保障,不用再看俱乐部老板的脸色。让‘霸王条款’见鬼去吧!”本报记者 赵姝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