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 萨马兰奇逝世 > 萨翁逝世动态

萨翁12年前曾结缘大连 工作人员追忆那14个小时

来源:海力网-半岛晨报
2010年04月24日09:34

  4月21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那一天,很多大连人都不约而同地记起了萨马兰奇夫妇12年前来大连参加第10届服装节开幕式的故事。 22日,当年负责接待萨马兰奇的大连市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追忆了萨翁在大连的14个小时。

  “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人就是大连人刘长春。大连是中国著名的足球城,也出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今天,我参加了大连市奥林匹克广场的奠基仪式,对大连市政府这一举动我十分赞赏。在发展体育运动方面,中国体育界特别是大连体育界人士堪称全力以赴。 ”

  ——1998年,萨马兰奇在奥林匹克广场奠基仪式上的致词中说

  第1站 机场

  “破格”迎接 机场走红毯

  1998年9月12日下午5时,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大连机场。当萨翁走下舷梯时,早已守候在机场的大连市领导们、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以及萨马兰奇最喜欢的运动员邓亚萍等人疾步走上前去,紧紧握住萨翁的手。现场鼓乐齐鸣,迎送儿童送上鲜花。

  大连市外办工作人员知道,此时萨翁已经非常劳累了。他刚刚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而这十几个小时和接下来的14个小时,是他从众多活动中最大限度挤出来的时间。他的随员告诉给萨马兰奇做法语翻译的时任大连礼宾处处长的韩强:“萨翁工作的时间不是以日来计算的,而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看到萨翁有些疲惫的身影,韩强万分不忍地告诉他:“接下来的时间,6点要参加奥林匹克广场奠基仪式、之后要参加会见晚宴,8点要参加服装节开幕式,您恐怕没有时间休息了。”按常规,外宾来到大连,应该到驻地短暂地休息一下,西方人的习惯要更衣、洗漱。但萨翁非常理解工作人员,他放弃了繁琐的礼仪,尽管他刚刚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尽管他已经是78岁高龄,他还是非常爽快地答应马上去奥林匹克广场。

  如今回忆起那次迎接,韩强说:“红毯、礼宾、鼓乐、迎送儿童……这个规格是接外国政要才有的,萨马兰奇作为国际组织领导享受到这个待遇,足见他的国际威望有多高,他在大连人民心目中有多重要。”   

   第2站  奥林匹克广场

  挥锹奠基 承诺赠送雕像

  大约下午6时,萨翁一行到达奥林匹克广场,那里有几百人正等候着他剪彩。其中包括王军霞、徐永久等大连体育明星。

  大连市外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晓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萨翁的随员讲,萨翁还是第一次出席以奥林匹克命名的广场奠基仪式。应该说大连得到了萨马兰奇得天独厚的厚爱。 ”随后萨马兰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人就是大连人刘长春。大连是中国著名的足球城,也出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今天,我参加了大连市奥林匹克广场的奠基仪式,对大连市政府这一举动我十分赞赏。在发展体育运动方面,中国体育界特别是大连体育界人士堪称全力以赴。 ”

  在体育场工作20多年的会计王义平至今还保留着萨翁签过名的纪念封,隔三岔五就会拿出来向同事朋友们展示一番。王义平回忆说:“萨马兰奇满头的银发,个子不高,但始终能牢牢吸引住人们的目光。 ”萨翁在奥林匹克只停留了20几分钟,有不少人要求签名、照相,他都没有拒绝,一直态度和蔼,甚至谦恭,其中透露出来的真诚很难不打动人。

  2000年,萨翁按他的承诺,为奥林匹克广场赠送了一座雕像。 9年过去了,萨翁赠送的雕像就矗立在奥林匹克广场东北角。每当看到这座雕像,那些接触过萨翁的人就会回想起当年,仿佛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就在眼前。

    第3站 晚宴酒店

  与邓亚萍交谈10分钟

  奠基仪式之后,萨马兰奇马不停蹄地赶往富丽华酒店,参加晚上的招待酒会。在晚宴大厅有若干领导人等在那里,但萨马兰奇并没有跟他们客套,他径直走向邓亚萍,拥抱、亲吻,然后用右手习惯性地摸摸邓亚萍的脸。二人进行了10分钟的单独交谈,后来邓亚萍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当时二人的谈话内容,一个是关于北京申奥的,另一个就是关于邓亚萍个人的,关于她到底是留英读博还是进国际奥委会成为成员的问题。

  趁这个时间,王晓槐让萨翁为他签了两个首日封,而韩强则让萨翁在个人传记上签了名。 12年过去了,韩强经常拿出那本传记来看看,并琢磨透了萨马兰奇的签字特点:“名字之后有个CIO,是法文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缩写。 ”韩强得意地说。

    第4站 服装节开幕式

  坚持看完三个半小时表演

  晚上8点,萨翁准时出现在服装节开幕式,他要代表外宾讲话。萨马兰奇会多国语言,其中法文讲得与母语西班牙语不相上下,英文不是非常好,在开幕式上到底是讲法文还是英文,老人经过了好一番思量,最终考虑到英语的受众多,于是决定在开幕式上用英文讲话。本来给萨翁安排的是法文翻译,这时临时抽调了大连市外办副主任张建威担任翻译,这个安排让张建威有些受宠若惊,张建威现在回忆起来说:“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这是个极大的殊荣,萨翁是当代德高望重的名人。中国人管外国人叫‘XX翁’的没有几个,这个称呼蕴含着中国人民对萨马兰奇由衷的尊重。 ”

  两年后,萨马兰奇夫人在西班牙逝世,张建威奉命起草了一封唁电,张建威说:“当时我是饱含深情地写那封唁电的,把萨马兰奇与夫人1998年来大连的事情从头回顾了一下,把大连人民对萨翁夫妇的尊重之情全部蕴含到文字里了,同时期望萨翁能够再来大连做客。 ”

  服装节演出将近三个半小时,工作人员多次提醒萨翁可以退席休息了,但萨翁一直没有离开,他精神饱满而投入地看完了整个开幕式,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他对大会的尊重。王晓槐说:“萨翁给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亲切、和蔼、慈详。无论是记者、摄影师还是翻译,就连给他开车的司机都感慨:‘这老爷子太好了,是我见过的最尊重工作人员的名人’。 ”

  第5站 棒棰岛驻地

  史无前例的午夜采访

  按组委会原计划,萨翁提前从服装节开幕式退席,在23:00左右到达棒棰岛,在23:30接受一个采访,但萨翁一直坚持到开幕式结束。从体育场出发时已经是23:30,回到棒棰岛时已经接近零时。当时王晓槐组织20多位记者提前从体育场赶到棒棰岛等候,大家都非常劳累,有的年轻记者都累得一屁股坐到地上了。可想而知萨马兰奇这位78岁的老人有多么辛苦。

  当萨翁一进棒棰岛五号楼大门,立刻有记者冲上去表示要采访,萨翁有些惊讶,因为他的日程表里没有标明采访这一项。他完全可以拒绝这次采访,一直陪同萨翁的韩强也告诉王晓槐:“恐怕不行,萨翁实在太累了,年轻人这么折腾也受不了啊。 ”王晓槐与众记者们心里都没底,但谁都没走。没想到等来了好消息,韩强随后通知大家,萨翁的秘书说萨翁可以接受采访,但得等15分钟之后。由于记者太多,原来安排的小会客室容不下,王晓槐临时在大厅里摆了三把椅子,等待这次特殊的“午夜采访”。

  不到10分钟,萨翁就出来了,衣服没换,领带也没换,略带倦容,却依然是笑容满面。对于记者的提问,萨翁都进行了非常认真而详尽地解答。原计划采访进行30分钟,结果持续了40分钟,其中对于最敏感的“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问题,萨翁非常巧妙地避过,既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不过当时人们都知道,萨翁是支持北京的。他希望中国13亿人口能够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希望北京能够申奥成功。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采访,王晓槐感慨地说:“干了这么长时间外办工作,那是唯一一次有外宾半夜接受采访的。 ”

  第6站 餐厅

  特殊的工作早餐“醉翁之意不在酒”

  1998年9月13日的早餐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王晓槐说:“一般的早餐,东道主要出面陪同,但那一次大连方面没有一人在现场。里面陪同的全是国家体委的人,连翻译都是他们带来的。外面还有国家体委的人把守着大门,不准任何人进去,说谈‘重要问题’。 ”现在看来,所谓“重要问题”非申奥问题莫属了。北京申不申请2008年奥运会,征求萨马兰奇的意见非常重要。

  原定30分钟的早餐时间,“吃”了40分钟。具体谈的什么,大连方面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大家都看得清楚,就是从餐厅里出来后,所有人都面露喜色,一看就是大家谈得很开心。萨翁一走出餐厅,一本制作精美的相册就呈现在他面前,萨翁翻开一看,非常惊喜,原来他头一天晚上的所有活动照片已经被制成了相册送到他手里。那是王晓槐等人到图片社通宵赶制出来的,这样的效率,不由得萨翁不惊讶。带着这本相册,萨马兰奇匆匆地赶往机场,坐早晨7点的飞机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对于萨马兰奇在大连的短短14个小时,王晓槐这样总结:“大连人民通过萨马兰奇主席的来访认识了这位国际奥委会的老人,萨马兰奇此行为大连做了最好的宣传,萨马兰奇此行为北京申奥做了最好的注解。 ”

  2006年,大连外办出了一本画册《外国政要在大连》,里面用了两页记录萨马兰奇在大连的活动,而其他外宾都只有一页,足见萨马兰奇此行的重要性与他在大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小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