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体育媒体合作专区 > 羽毛球杂志媒体合作专区

昔日对手再隔网 王适娴做2页笔记备战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sportspress.cn
2010年05月17日19:01

  文/高宇(北京电视台体育编辑)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意义上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这是一个里程碑——第100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姜荣中(世界羽联主席)

  3月8日 最初的意外

  1899年4月4日,当英国各大羽毛球协会举办第一届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的时候,恐怕没有人能想到,这项世界上最早举行的羽毛球赛事会一年一年地一直延续至今。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项开始于111年前的赛事,到今年已经整整第100届了。

  一项普通的全国比赛,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壮大,到今天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公开赛”,百年全英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拿到签证的那一天,距离今年全英公开赛开幕还有整整一周,之后便是抓紧时间订机票、订酒店、准备资料。3月8日凌晨,我们登上飞机的时候,北京罕见地在3月下起了中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我们踏上了这次全英之旅。

  100年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一共搬过7次家。1994年开始,全英公开赛正式落户伯明翰国家室内体育馆,这项古老的赛事也慢慢成了伯明翰的城市名片。

  伯明翰位于英格兰中部,因为接近英格兰地理中心,而且又是英国第二大城市,因此也常被形象地称为“英格兰的大心脏”。体育在伯明翰人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1990年,伯明翰被命名为欧洲体育之城,参加英超的阿斯顿维拉、伯明翰两家足球俱乐部都设在这里,这里同时也是Edgbaston国际板球比赛的赛场。

  听说我们要去伯明翰采访,很多去过的人都说,那里可冷啊,尤其是在3月,基本都是潮湿阴冷,难见太阳。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后,迎接我们的是无比灿烂的阳光。

  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暖暖的阳光立刻将我们包围,一点都不觉得寒冷,路旁的草地上,满眼都是绿色,大部分行人都只穿了薄外套,一点都不像是冬天,还有一些年轻人甚至只穿了衬衣。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3月在伯明翰能有这样阳光灿烂的好天气,真是很难得。“其实之前伯明翰有10多天一直阴雨连连,今天才刚出太阳,或许是老天爷也想让百年全英与众不同吧。”早听说伯明翰人非常幽默,刚到这里,我们就见识了。

  暖暖的阳光驱走了10多个小时的旅途疲劳,放下行李,我们赶往赛场。

  上午9点的伯明翰,交通并不拥挤,马路不宽,一般都是上下两车道。虽然明天百届全英就要开幕了,但在伯明翰的街道上,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宣传海报,班车司机说,只是在市中心的图书馆附近有一条横幅和几张宣传海报,其它就没什么了。1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赛场。

  伯明翰室内体育馆简称NIA,平时是室内田径场,每年只在全英公开赛举办期间才临时成为羽毛球比赛场地,馆内有8000多个座位。从1994年全英公开赛离开伦敦搬到这里举行,NIA也几乎成了全英公开赛的同义词。

  在这里,依然感觉不到百届全英的味道。围着体育馆转了一圈,我们只在NIA的一面外墙上发现一块白布,上面印着英格兰羽毛球协会的会徽,用蓝色的英文写着2010年全英公开赛的时间和地点。

  走进体育馆一层,陆续抵达的运动员、裁判、媒体记者在办理证件,或许是第100届全英公开赛的缘故吧,今年的证件都贴上了照片,工作人员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还不时地和领取证件的人聊上几句,“这个照片是你吗?怎么苗条了呢?”“哈哈,这个是你的,不过你比照片上更漂亮”。

  办好证件,我们来到了2楼,5片比赛场地已经准备就绪,工作人员还在最后测试灯光,但赛场外的走廊上仍是一片凌乱。据全英赛新闻官威廉先生介绍,为了迎接百届这个特殊时刻,组委会特意做了精心的布置,“明天开始,这里将会有很多特别的东西出现,不用担心,明天一切都会做好的。”威廉先生笑呵呵地说,看来,他还真沉得住气。

  比赛即将开始,3月7日抵达伯明翰的中国队已经进馆训练。8片热身场地上,中国队占据了半壁江山,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各有一块场地。男单组主教练夏煊泽正在给林丹当陪练,刚刚参加完德国公开赛的鲍春来和谌龙在场地边做着热身;女单组的王仪涵、王适娴、卢兰、蒋燕皎四个人在打着双打;男双的场地上更热闹,两边站了6个人,3对3。四个组的教练都在认真地看着自己队员的训练,张宁还不时拿出手机拍下王适娴的网前搓球动作,现场给她看,告诉她要如何改正自己的动作。队员们轻松地进行着训练,丝毫看不出大赛来临前的紧张。

  下午4点,温暖的阳光照在安静的NIA上,百届全英正在静悄悄地来临,就如同以往99届比赛一样,但一切又似乎那么与众不同。或许英格兰羽毛球协会主席约翰·哈弗斯的话是最好的回答——“欢迎大家来到百届全英,希望今年带给所有人一个不一样的全英赛。百余年的历史,这便是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3月9日 百届全英开赛了

  全英公开赛最初设立的只有三个项目:男双、女双和混双,男女单打是在第二届比赛才设立的。现在,5个单项分别只有32个位置,很多选手要通过资格赛才有机会进入正赛。

  3月9日中午12点,参加5个单项资格赛的选手在裁判的带领下进入场地,开始比赛。没有开幕式,也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第100届全英羽毛球公开赛静悄悄地开战了。

  今天的NIA非常热闹,一夜之间,二楼的观众席外围走廊果然布置妥当。组委会安排了很多互动环节,观众们可以在这里测试自己的击球速度,旁边,英格兰队的罗伯森、史密斯等球员的击球速度就贴在墙上,谁都可以拿着拍子试一试,挑战一下专业速度。还有测试反应的小游戏,如果能够在比赛结束的时候保持在前几名的位置,还可以获得一份意外之喜。走廊另一侧,百届全英的历史也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有1910年使用的木质球拍,有1935年获得全英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尤伯夫人穿着裙子在场上扣杀的照片,还有五块一人多高的巨大展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百余年来五个单项的所有冠军的名字。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非常陌生,但全英赛的历史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作为羽毛球运动的发源地,英国很多家庭都有观看全英赛的传统,即使现在很多人不再热衷于打羽毛球,但是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曾是全英赛的观众,特别是到周末,很多人都是一家几口全体出动来现场看球。3月9日是星期二,尽管不是休息日,而且还是资格赛,但来看球的观众并不少。

  在看台上,我们认识了特意从伦敦赶来看比赛的特里(TILLEY)夫妇。已经71岁的特里(TILLEY)夫人说,她很喜欢羽毛球这项运动,30多年前,她年轻的时候,每周至少要打三次羽毛球,虽然现在年纪大了,她早已经不打球了,但每年他们夫妇都要自己开车从伦敦来伯明翰看球。“这是我们每年一次的羽毛球假期,我们都很享受这样的时刻。”特里夫人说,“今年是第100届全英了,我们更要来看看。”

  张楠/赵芸蕾是这一天唯一参加资格赛的中国选手。第一轮,他们的对手是来自英格兰的乔治/沃德。第一场比赛,从队员到教练都非常重视,热身时,主管女双的陈其遒和主管男双的张军早早便来到场地,还不时给正在热身的队员交待着场上要注意的问题。没过多久,主管双打的副总教练田秉毅也出现在场边。

  12点45分,混双新组合张楠/赵芸蕾出场了。

  或许是第一场比赛有些紧张,实力明显占优的中国组合一上场就失误不断,很快,英格兰组合以21比16拿下了首局。

  张楠说,第一局刚上去是有一点紧张,而且今天的球速特慢,很多回球都很难打到位。

  第二局的第一分,双方争夺得非常激烈,来回拉锯了十几拍,赵芸蕾后场球判断失误,英格兰队先得1分。接着,赵芸蕾先是接发球没有控制好,跟着又是连续两个失误,场上比分0比4。看到这样的情景,坐在场边的张军高声提醒运动员要注意节奏,减少失误。张楠/赵芸蕾开始加强了抢网和进攻,慢慢追平了比分。教练席上,两位年轻的主教练张军和陈其遒也非常投入,队员每得一分,张军都大声叫好,逐渐稳定了情绪的张楠/赵芸蕾控制了比赛节奏,以21比15扳回一局。

  第三局,找到了状态的中国组合很顺利地以21比13取得了胜利。谈到场上队员的表现,田秉毅说,第一场球,队员还是不太适应场地的风向,也多少有点紧张,相信随着比赛的进行,他们的状态会越来越好。

  果然,晚上的资格赛第二轮,张楠/赵芸蕾轻松地以2比0战胜了日本组合平田典靖/前田美顺,顺利杀入了混双正赛。

  明天,第100届全英公开赛的正赛将全面展开,5个单项,中国队将有22场比赛。

  3月10日 挑战

  今天,全英公开赛第一轮比赛开始了。

  上午11点30分,小将谌龙出场,第一轮,他的对手是8号种子、丹麦的希望之星约根森。

  赛场上,两个年轻的小将开始了比赛,他们身后的教练席上,夏煊泽、乔纳森,两个曾经的对手,也再一次隔网相对。

  2003年8月,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就在伯明翰的国家室内体育馆举行,在1/4决赛中,夏煊泽和乔纳森联手上演了一场精彩对决。如今,已经退役的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做了教练,昔日场上的对手,今天依然还是对手。

  提到7年前的那场比赛,乔纳森笑了,“我当然记得那场比赛,那时我的状态很好,我们的那场比赛也很精彩,打了3局,但不幸的是我输了。”

  乔纳森说,他的父亲非常喜欢打羽毛球,小时候因为家住得离球馆很近,爸爸去打球,他也会一起去玩儿,所以5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打球了。“其实确切地说是开始打墙了。”乔纳森解释说,最开始去球馆时,因为他太小,大人们都不愿意陪他打球,于是他就每天对着墙打,慢慢地,在球馆打球的人觉得他把球打到墙上的声音越来越大,有点吵,于是开始陪他打球,1993年,他进入了丹麦国家队。

  “我真的非常喜欢这项运动,这么多年,羽毛球带给我太多的快乐,它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2009年,乔纳森正式退役成为了丹麦队教练,“其实当时我还是可以再打几年的,但我觉得做教练可以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在乔纳森看来,他做教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当运动员的时候,就经常给队友做场外指导,不打球了,当然就是做教练了。”在丹麦队,乔纳森主要负责男子单打,与此同时,他还负责丹麦女单名将拉斯姆森的训练和比赛。乔纳森说,不管是以前当运动员还是现在做教练,他赢球的欲望都同样强烈。看着在场上频频失误的约根森,乔纳森有些着急,他不停地大声提醒着自己的队员,而约根森每得一分,他都会大声地鼓掌叫好。

  虽然听到了教练的提醒,但约根森还是难以扭转局面,很快便以0比2输给了谌龙。对于这场弟子间的对决,乔纳森觉得谌龙发挥得更好:“今天谌龙打得很好,几乎没有失误。中国队的年轻选手学习了很多对手的打法,他们确实进步很快。今天约根森打的不好,失误太多,离他自己的最佳状态差很远。第一轮总是最难打的,我希望我可以把我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的队员,让他们尽快进步。”

  乔纳森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丹麦队赢得汤姆斯杯,“今年5月,我会和丹麦队一起再次向汤杯发起冲击。6月我将去英国队担任单打教练。”乔纳森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觉得去一支新的球队任教,要面对相对陌生的环境和工作,对他来说是更大的挑战,而他,喜欢迎接挑战。

  丹麦男单佩尔森要上场了,乔纳森匆匆站了起来。“Good luck(祝你好运)!”我们对马上要去指导比赛的乔纳森说,“You too (你也是啊)。”乔纳森微笑着回答我们。的确,敢于迎接挑战的人是勇敢的,在全英公开赛的舞台上,无论是谁,都在迎接着自己的挑战。

  今天,第一次参加全英的汪鑫2比0轻取白俄罗斯选手科农,两局只让对手得到18分。

  第一次出战全英的谌龙2比0战胜约根森,顺利进入了第二轮。“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我一点都不紧张,但真的站在裁判身后马上就要上场时,我开始紧张了,这里是全英嘛,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呢。”谌龙说,临上场前他想去洗手间,结果工作人员一定要他出示证件,反复看了半天才放行,这让他一下子觉得有点特别。不过他的紧张只持续了几分钟,真的上了场,他就全忘记了,“他是8号种子,我也没什么可想的,就是拼他吧。”

  第一次征战全英的男双小将张楠/柴彪2比0胜了印尼的尤里安托/古纳万,张军对两人的表现很满意,直说没想到今天两个人打得这么顺利。张楠觉得,首轮他俩就胜在敢拼。

  同样第一次出战全英的杜鹏宇0比2败给了印尼名将索尼,“关键时刻我觉得我还是缺少得分手段,今天也确实打得有点着急,第一局只输了两分,很可惜,第二局上去一下子没缓过来,就落后太多了,还要回去好好练吧。”输掉了比赛,杜鹏宇收获了经验。

  今年年初刚刚夺得了韩国超级赛冠军的王适娴也在第一轮结束了自己的首次全英比赛,“为了准备和这个印尼选手的比赛,我昨天写了两页纸呢!”热身时,王适娴还是很轻松,但谁都看得出,她很重视首轮的比赛。没想到事与愿违,今天上了场,王适娴却怎么都找不到状态。副总教练钟波觉得,王适娴输球,主要原因是失误比较多,感觉人在场上比较紧,总是对不上节奏。

  第一天,中国队有6名选手首次出战全英,4人晋级,2人遭淘汰。

  3月11日 76岁与15岁

  在伯明翰,我们住的是组委会指定的酒店,很多司线裁判也住在这里,每天早上吃早饭时,我们都能看到他们。他们都穿着统一的红色长袖套头衫,其中的一个男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看到他穿的衣服,我们觉得他应该是个司线,但看着他稚气的面庞,我们又觉得疑惑,上前询问,他告诉我们,他叫戴维, 今年15岁,是今年全英赛场上最年轻的司线裁判。

  在赛场上见到戴维,你会觉得他的沉稳远远超过了年龄。坐在司线的位置上,帽子几乎遮住了他的脸,让人不太容易判断出他的年龄,而他呢,坐在那里一丝不苟,喊“OUT”一点都不犹豫。

  别看戴维年纪不大,当司线可不是第一次了。据他自己介绍,他来自威尔士,现在当地一家高级中学就读。5年前,抱着玩玩看的心里,他去打了一次羽毛球,没想到从此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每周都要去打两次,先是在一个俱乐部打,然后在郡里打。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了威尔士公开赛的志愿者,在比赛中负责擦地板。“当时就有人问我,你想不想做司线,我说可以啊,于是我就开始做司线了。”说到成为司线的经历,戴维很得意,他说,能够在第100届全英公开赛上担任司线很开心,也很自豪,而且能够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顶尖球员,看到这么多顶尖选手的精彩比赛,他也觉得很过瘾。现在,他正在学习裁判规则,希望将来也能取得裁判资格。

  第一次来全英担任司线裁判,戴维的妈妈特意从威尔士开车陪他过来。白天戴维工作,妈妈就坐在球馆看球。几年前,她对羽毛球还一点都不了解,因为儿子喜欢上了羽毛球,她也开始关注,并且也越来越喜欢了。“戴维一年前开始在威尔士的一家羽毛球训练学校打球,他的教练很厉害,曾经是威尔士队参加奥运会的教练呢。”说到儿子,当妈妈的很开心,“今年全英结束后,他会去参加威尔士卫星挑战赛的男双比赛。”在妈妈看来,自己的儿子能在这样重要的比赛中担任司线,真的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她说,儿子最喜欢林丹,他现在的动作都好像在模仿林丹,他非常希望成为像林丹那样的高水平选手。不过,对于自己的未来,戴维有着更多的梦想,“将来我想学医,做名医生。当然我很喜欢打球,我也希望能够代表威尔士参加奥运会。”

  有人第一次到全英公开赛做司线员,也有人将百年全英作为自己执法生涯的最后一站。

  今年76岁的阿兰•范维克(Alan Fenwick)在全英担任司线裁判已经有35年了,“我一直对羽毛球很感兴趣,我的父亲就喜欢看全英比赛,我很早也就跟着他一起看了。1974年我40岁,来看球时,他们问我想不想当全英比赛的司线,可以在离球员那么近的地方看高水平的比赛,我当然愿意啦。我不能说我热爱这份工作的每分每秒,但至少98%的时间我都感觉很享受。”回忆起自己的工作,艾伦•范维克(Alan Fenwick)很开心。但他也承认,作为裁判和作为观众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在场上,我们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一个判罚也可能改变比赛的结果,所以我一定要看得很准。虽然比赛很精彩,但我更多还是要注意球的落点,所以也错过了一些精彩的球。不过,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球员很粗鲁地对待我。我觉得东方球员更容易接受判罚,即使他们有时候有所质疑,但他们顶多就是看你一眼。”

  当全英的司线裁判不仅一分钱报酬都没有,还要自己承担交通住宿等费用。以前,当全英公开赛还在伦敦温布利举办时,住在伦敦的范维克觉得很方便,后来全英公开赛移师到了伯明翰,他的家也搬到了伯明翰以南的格洛斯特郡,他每天要开车往返70英里来执法,“每年的正赛第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最长的一天,因为比赛会从早上10点打到晚上10点多,我要执法差不多7、8场比赛,确实有点累。第一天正赛结束的时间晚,我回到家已经是午夜了。”

  范维克说,前些年,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可以自己开车来伯明翰,这几年因为上了年纪,他的儿子会每天早上送他过来,晚上再接他回去,“他今天就在看台上呢。”老人说。虽然很辛苦,但老人还是非常享受每年一次的全英公开赛。在他看来,这些年,全英公开赛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全英的比赛水平越来越高。原来,全英公开赛就是欧洲选手参加,后来世界上的选手都来参加,而且亚洲球员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比如中国选手,去年一下子拿了5个冠军,几乎统治了比赛。”

  “另外,过去赛场比较安静,几乎只能听见打球的声音,我喊出界的时候不用很大声音大家就能听见,现在亚洲球员越来越厉害,观众中也有很多亚洲人,他们都有自己支持的选手,会为他们呐喊。我再喊出界的时候就得非常大声,主裁才能听见了。现在英国的观众也会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场上更热闹了。能听见各种语言的加油呐喊声,还有很多观众拿着那种充气棒使劲敲,气氛真是很热烈。”范维克接着说,“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全英赛是上个世纪40年代,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比赛有什么特别,但它就是能吸引很多高手来参赛,观众也非常懂球,很多观众都是连续好多年一直来看比赛。”

  能够在全英连续执法35年,范维克很自豪,“我很想一直来这里做司线裁判,但我知道我总是要离开的,所以今年来到这里时我就告诉他们,明年我不会再来当裁判了。今年是第100届全英公开赛,我觉得在百届全英之后结束我的裁判工作,应该是我对全英最好的纪念吧。”谈到离开,老人没有一点伤感。老人告诉我们,他的孙子今年11岁,已经开始打羽毛球了,明年,他会带他来看全英,而且他还会穿着今年做司线裁判时穿的这件红色套头衫。

  其实,很多人早就注意到,在全英赛的边裁中,年轻人并不多。据新闻官威廉先生介绍,今年一共有90名边线裁判,来自英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有大学讲师,有会计师,有退休教师、退役军人,还有秘书保安等,职业五花八门。或许是因为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年轻人很难放下一周的工作来这里吧,所以全英赛场上大部分司线都比较老,但威廉先生觉得,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热爱。和这些司线聊天,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是老资格了,很多人都是连续很多年在全英做裁判。

  出生在伦敦的摩顿夫妇平常是一家网球协会的工作人员,摩顿先生从事财会工作,摩顿夫人做行政工作。从1985年开始,夫妇二人就在伦敦担任了全英赛的司线裁判。1987年,摩顿先生经过考试获得了主裁资格,夫妇二人一个是主裁,一个是边裁。后来全英赛搬家了,他们也一起来到了伯明翰。摩顿夫人说,相比于原来在温布利的赛场,伯明翰的NIA设施更好,比赛气氛也更热烈。因为全英公开赛规定主裁年龄不能超过60岁,3年前,摩顿先生又和夫人一起做起了司线,“我们喜欢羽毛球,我们很享受在这里的工作。明年、后年、还有今后的很多年,我们都会在这里的。”

  3月12日 我们都是志愿者

  今天,全英公开赛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前几天还可以随便进出的一楼场地一个出入口忽然有工作人员拦住了我们,“对不起,这里今天只允许运动员出入。”拦住我们的工作人员有礼貌地向我们解释。循声望过去,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人的面孔,“你是中国人吗?”我问,“是啊。”他开心地回答,“我是这里的志愿者。”

  拦住我们的志愿者叫张俊,今年28岁,2004年他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之后自费到英国留学。“我喜欢羽毛球,4、5岁的时候就开始打了,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和同学一起打球,来英国读书后,我也一直在打。”张俊说。刚来英国的时候,他在谢菲尔德读研究生,很早他就知道全英羽毛球公开赛,所以来到英国的第一年,就向组委会提出了申请,想成为全英公开赛的志愿者,第二年,他的申请得到了批准,成为了全英赛场上第一位中国司线员。“我记得我第一场当边裁做的是陈宏的比赛,那是2005年,当时他的对手是谁我都忘记了,就是觉得很兴奋。”说起第一次的裁判经历,张俊很开心。他说,因为全英的边裁要自己解决食宿,他特意在网上求助,“最后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愿意给我提供一周的住宿,我就坐火车从谢菲尔德来伯明翰了。”

  如今,张俊已经在伯明翰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上学更方便了,每年我都在这里做司线。我最喜欢的球员是林丹,2007年他决赛的那场球就是我做的边裁。”今年,张俊原本希望继续担任司线裁判,“可能是因为今年是第100届全英吧,组委会没有同意。”没能继续担任司线,张俊便选择来当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我今年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在场馆入口检查进入人员的证件。其实做什么工作无所谓,全英的历史那么悠久,能参与,能见到很多我喜欢的球员,就很好了。”张俊说,他第一年来这里做司线裁判时,还只有他一个中国人,“当时只有我一个,这两年是越来越多了。”

  在全英公开赛采访期间,我们还碰到了好几位中国留学生,他们有的是赛场工作人员,有的是互动活动的工作人员,他们说,全英公开赛,超过80%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有他们这样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有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还有很多当地人。

  的确,走进NIA,到处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肤色不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正在读书的年轻人,每天比赛开始前的4个小时,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换上工作服,带好证件,检查一下自己的准备情况,然后静静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尽管他们的工作很不起眼,检查证件,回答问题,打扫卫生,但一年又一年,他们都会在3月上旬的这一周出现在这里。在今年百届全英的纪念刊上,英格兰羽毛球协会主席约翰 • 哈维斯先生专门对这些志愿者表示了感谢,“我要把我的感谢送给全英公开赛的志愿者们,正是有了他们勤奋的工作,才让全英公开赛这项百年的赛事成为独一无二的比赛。”

  3月13日 他们的全英记忆

  今天,全英公开赛五个单项展开了半决赛的争夺,有4场比赛都是中国队队员之间的较量,前几天还非常忙碌的中国队教练们终于可以稍稍轻松一点。坐在看台上,他们也说起了自己的全英记忆。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拿冠军,而是我的手被电话卡住了。”说起对全英的记忆,张军脱口而出。当运动员时,张军曾经3次获得了全英赛的混双冠军,他说卡手的故事就发生在有一年的决赛之后。

  “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是哪年的决赛之后了,只是记得当时我很开心,就在这个球馆的走廊里给家里打电话。当时我用的是那种投币电话,打电话时我就把手放到了退币的出口处,一不小心,我的手就被卡住了。”说起当时的情景,张军还是忍不住地笑,“手卡住了我就很着急,想赶快把手拿出来,但越着急越卡得紧,我一个劲儿地冒汗。还好当时赵婷婷正好经过,我赶快让她帮我找工作人员,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我的手才拿出来。”张军说,为了“解救”他的手,工作人员可是没少费劲,“后来,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组委会把走廊里的投币电话都拆了。哈哈,你看现在二楼的走廊都没有电话了,那都是因为我啊。”

  张军开心地开着玩笑,在他的记忆中,全英公开赛的确很特别,“我其实挺喜欢全英的比赛气氛,观众席比较暗,灯光都集中在场地上,感觉就像在T型台上。这样的灯光设计让运动员很兴奋,不论在哪个场地都感觉自己好像在打决赛, 真的挺享受。”

  “我第一次打全英应该是1999年。”夏煊泽说,虽然距离自己第一次征战全英已经过去了11年,但很多事他都记得很清楚。“我们那时候的男单是64位,比现在还要多打一轮,当时我的第一轮对手是印度的戈比昌德,我赢得很轻松,2比0,后来他在2001年也拿到了全英冠军;第二轮我的对手是奥运冠军、丹麦的拉尔森,这也是我第一次跟奥运冠军交手。那时候我刚出道,还没什么感觉就输了,人家是奥运冠军,当时我的实力确实还差些。”不过一年之后再次来到全英赛场,夏煊泽就实现了梦想,“2000年我就拿了全英冠军,决赛是跟陶菲克,当时他的状态很好,但决赛我赢得很漂亮,15比6 、15比13,2比0就胜了。现在。想想,当时的感觉真好,赢完把拍子往空中抛,转身跟李导、汤导握手拥抱。拿冠军的感觉真好。”

  “我的全英记忆就是三次亚军!” 本来还担心张宁不想谈这个话题,没想到,爽快的张宁第一句话就说出了自己的全英记忆,“我1998年在这里第一次进决赛输给了叶钊颖,后来两次输给了谢杏芳。”虽然荣誉簿上惟独缺少了一个全英冠军,但张宁却很坦然,“其实遗憾也说不上吧,毕竟不可能什么比赛你都能拿冠军,我觉得三次亚军其实也该算个纪录吧。”

  3月14日 最后的高潮

  3月14日,百届全英迎来了决赛日。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现任英格兰羽毛球协会主席约翰·哈弗斯就已经是全英赛的观众了。作为运动员,他曾经参加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英赛比赛,退役后他成为了英格兰羽协的工作人员。见证了从1947年到现在全英赛63年的历史,作为百届全英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在百年全英的纪念刊上,哈维斯先生讲述了他眼中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

  “当1993年我们就要离开温布利的时候,当地人都非常失望,我也非常理解。当时的一个场景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每当我穿过厚厚的黑色幕帘,站在体育馆的高处向下看时,看到灯光环绕的漂亮球场,我知道,那个场景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据哈维斯先生统计,从1947年到现在,315场全英决赛中,305个冠军只有9个国家获得,丹麦队位列第一,得到了80个冠军,接下来是中国队,63个,印尼队位列第三,得到过39个冠军,英格兰队位列第四,得到过37个冠军,虽然数量还不少,但在最近的20年中,英格兰队只拿到了3个冠军,还都是在混双项目上。

  其实,即使现在很少拿到冠军,全英公开赛百余年的历史已足够英国人骄傲了,而最让人敬佩的,还在于他们一年一年执着地将全英公开赛举办下去。尽管从周五开始就已经没有英国运动员继续比赛了,但英国人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全英公开赛发自内心的热爱。

  距离决赛开始还有两个多小时,观众已经来到了NIA,二楼走廊上,百届全英的纪念衫、钥匙链等纪念品已全部脱销,没有买到纪念品的观众有点失望,但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他们在游戏区开心地笑着。

  作为百届全英的纪念,比赛开始前,组委会特意请来由当地四所学校的学生组成的乐队,演奏传统邦戈鼓,来自丹麦的拉尔森、印度尼西亚的迈纳基、英格兰的马丁和韩国选手朴成奂还为观众们进行了表演赛。

  下午1点,百届全英的决赛上演,8000人的场馆几乎座无虚席。观众们陶醉在全英带来的快乐中,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也为百届全英喝彩。

  决赛日的NIA就是一个巨大的party,经历了百余年的全英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19岁的张楠第一次参加全英,就和搭档赵芸蕾一黑到底,从资格赛开始,连胜7场夺得混双冠军;两人年龄相加已经71岁的丹麦老将帕斯克/拉斯姆森,第一轮就淘汰了男双头号种子陈文宏/古健杰,最后的决赛,两位老将在决胜局以26比24笑到了最后。

  百余年间,每一个来到全英的运动员都怀揣着梦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百届全英,从来都不缺少传奇和经典,也不缺少欢笑和泪水。

  3月14日晚上八点30分,当男双决赛结束后,喧闹了6天的NIA又恢复了平静,偌大的体育馆里,只有工作人员在忙着拆卸直播用的设备,清理场地,所有的激情与欢笑转眼间就恢复了平静。

  百届全英,静静地到来,又静静地成为了历史。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王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