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 梁韶辉
癸巳春节刚过,中国足协一纸长达44页的处罚决定,又“成功”让中国足球成为舆论的焦点。原意在为中国足球自2009年10月掀起的反赌扫黑风暴划上句号的行动,却引发了各方人士更大的非议。然而透过这些言论,人们表达的还是对于透明度和处罚原则不明确的不满,还有就是对于中国足球未来能否有一个公平公正大环境的担忧。
中国足协公布的这份处罚决定涉及12家俱乐部、58名个人,可谓中国足球职业化20年来最重的“罚单”。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这份罚单出台的依据是“尊重法律、尊重事实、惩前毖后、面向未来”。但细看这份罚单,确实也有些让人看不懂的成分在其中。
假如说,上海申花被剥夺末代甲A的冠军头衔,而且在新赛季被罚6分,是他们打假球的报应,那么,直接导致原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谢亚龙因受贿而入狱的行贿者山东鲁能俱乐部,却只是被罚款100万元了事,就有些和稀泥的味道了。而且一些俱乐部因为经营者的变更和分崩离析,最终让许多应该承担任的人最终没有得到处罚,而让一些与之并无关系者只因地缘问题成为“替罪羊”。还有,一些在坊间流传甚久的假球事件,最终因这张罚单不了了之。因此,有些人形容这张罚单是中国足球的“特赦令”,确实也有道理。
回首中国足球职业化20年历程,很少有俱乐部敢说自己清清白白。从早期的“人情球”到后来的“卖球”,再到“赌球”,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火爆的背后,是中国足球大环境一步步恶化到赤裸裸“金钱沼泽”,公正公平成为一种奢望,也最终让中国足球出现联赛火爆但一走出国门就原形毕露的“怪状”。
从韦迪上任伊始,中国足球开始清洗自身的“烂疮”,但其关起门来自我疗伤的方式,也确实因为透明度不够,而让人担心。韦迪的离开,让球迷震惊,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切顺理成章。国际足联对中国足球反赌的关注、在法律做出裁定之后却迟迟拿不出自己的处罚决定、中国足球国字号球队继续下滑等压力下,韦迪已是江郎才尽,也只能空留一声遗憾。三年时间,中国足球在反赌博扫黑的大旗下,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新的公平公正的体制,这也是人们对这份处罚决定不信任和非议的根源。
当然,无论再多的非议和不满,都无法改变这份处罚决定,一些人的申诉,最终也将不了了之,在这个时候,承认自己的失误无疑会引来更大的风波,只是不希望这些“失误”最终变成未来不公的隐患。而对于新上任的中国足协领导们来说,如果真的希望这纸处罚决定能够成为中国足球告别旧时代的句号,那么在新赛季开始之前,着手研究一个真正能够实现公平公正并由公众监督的发展体系,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