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客战胜阿曼,拿到了很有价值的3分,可喜可贺。不管存在多少问题,都可以在积分领先的有利形势下逐步解决,这比落后的情况下先要考虑追分主动得多,从容得多。赢球后的米卢几乎得意忘形,恐怕也与此有关。 两场比赛的过程表明,中国队原本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中场,但是现在表现最好、立功最多的也正是中场。从第一场比赛开始,人们看到长期以来传一脚丢一脚的李铁忽然变得有准头了,老态的马明宇也像是焕发了第二春,一直不被看好的李小鹏成了能传能射能左能右的全能球员,祁宏的突然插上发展成频频插上。5个进球当中,直接由中场球员完成的有3个,其余两个则通过中场球员传球和制造点球,创造了机会。可是,把这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效果,说成是米卢神奇所演化,笔者一百个不同意。 当了一年多正选前卫的申思、李明和当然替补的邵佳一,一下子在种种理由保护下退居二线,甚至连板凳上都没给他们留出位置。过去要是少了这几位,必有人指责米卢不识货。如今不用这几位,倒成了赢球的关键。于是,有人说这也是米卢的神奇计谋,制造假象,情如欲擒故纵。对这种说法,笔者同样是一百个不同意。 与其无聊地造神,不如实事求是地分析在击败阿曼队时的成功与欠缺之处,也好日后发扬或纠正。 中国队中场球员注意积极回防和争抢,大部分时间内与后卫线的距离保持得较紧,这种针对性的选位是正确的。可是,又势必拉大了与两名前锋之间的距离。因而给人的感觉是一度相当被动,忙于防守,反击无力。上半时,杨晨和谢晖几乎没有什么威胁。虽然在高温湿热的环境下,中国队并未放弃快速反击,但效果一直欠佳。一方面是对方非常注意对中国队前锋的看管,有时简直是纠缠,绝对不让他们在要害地带活动;另一方面是在中场球员尚未跟进时,中国队前锋突入敌阵,屡屡被关门。米卢把两个换人的名额用于调整锋线,也可看出在缺少接应和支援的情况下,前锋的消耗没有取得什么效益。即使换上郝海东和于根伟,也不见明显改观。 不过,中场球员采取了适时前插、捕捉战机、突然实施致命打击的办法,这是需要默契的。所进两球分别由祁宏和杨璞迅雷不及掩耳地抢前,由影子摇身一变成为杀手,可谓经典。有此成功之道,将来回到主场,不妨大胆在中场侧翼围抢阿曼队持球队员,就地发动反击,由锋线队员门前包抄,那效果应当比客场时前锋突前拿球,再等中场球员上去接应更好。 总之,以中国队与阿曼队目前的实力对比,相信中国队可以打一场赢一场,打十场赢十场。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