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卫线,都是“区域”惹的祸 恐怕很难有人会想到,面对弱队我们的后防线居然会连连失球。当失球时,受到批评的首先是球员,受到质疑的首先是球员的个人能力。但就国家队的后防而言,真正的隐患来自教练与球员战术思想的差异。 在米卢的战术里,国足打4后卫阵型,4名后卫不是盯人,而是采用区域防守。而区域防守对后卫间的协防能力要求极高;但目前的几名后卫几乎都是盯人中卫出身,习惯了简单明了的人盯人防守,改打区域防守后,相互间的协防远远达不到步调统一。 其实,区域防守与盯人防守原本各有利弊,无所谓优劣之分。但是中国的球队习惯的打法是盯人防守,中国的后卫习惯的也是盯人防守,让他们短时间内改变原有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教练和球员间理念的差异,结果只能是一方完全适应另一方。 二、中场:组合的缺陷 “得中场者得天下”是足球场上的一条金科玉律。丧失了对中场这一攻防枢纽区域的控制,就等于被对手腰斩,必将导致后防线的顾此失彼和前锋线的“忍饥挨饿”。 中国队“腰”不好是人皆共知的事实。即使在和马尔代夫、柬埔寨这样的亚洲末流球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的中场组织也像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线,让人看不到任何头绪和章法。 此次小组赛,米卢在中场4人从左至右是:申思、马明宇、李铁、李明。但是,小组赛的表现使得米卢的这种组合受到广泛质疑。 中国缺少齐达内、鲁伊—科斯塔那样的中场核心人物,关键是在人员的组合上下功夫。中国印尼之战下半场,米卢变阵,派祁宏上阵替下马儿,把申思移到中路,将吴承瑛提到左前卫位置,中场形成左吴、右李、前祁、中申、后李(铁)的5人组合。这个组合较好地发挥了申思中场塞身后球、祁宏后插上突破和吴承瑛边路助攻的特长,那45分钟也成了小组赛国足中场最好的半场。可惜此后比赛米卢又将中场变回原样。 如果十强赛国足中场要有所改观,屏弃死板的4人平行站位,把球员放到合适的位置形成更好的组合是惟一的希望。 三、前锋:杨晨撑起半边天 就技术特点来说,无论是谢晖、黎兵还是李金羽,都是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只能把握机会,不能自己创造机会,也不善于相互做球。只有杨晨能力较全面,回撤接应意识、突破能力、传球意识俱佳,既能把握机会又能为队友创造机会。对于腰软的国足来说,杨晨的接应大范围奔跑、接应意识犹为重要,在进攻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场组织的缺陷。 在十强赛上,国足的锋线应该是杨晨与另外一人搭档。其他前锋各有特点,如谢晖的冲击力、黎兵的头球、曲波的速度、李金羽的抢点。但是论技术、对大门的威慑力,他们同刚在亚优杯上大放异彩的郝海东都有差距。如果郝海东能加盟“米家军”,与杨晨搭档,那么国足锋线的杀伤力又能再上一个档次。(王昊铎)(生活日报)
(生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