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中国正式恢复了拳击运动。当年11月,会理的举重运动员赵忠参加了在上海体院举办的首届全国拳击教练员学习班。随后,他回到家乡,在县体育局的支持下,和会理县二中一起办了一个拳击的体教结合班。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大凉山深处农民的孩子有了一个新的梦想:依靠自己的拳头,打出大山去。
|
清晨6点50分,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体育中心田径场边一间用仓库改成的宿舍外面,会理县二中的拳击教练齐漠祥一边刷牙一边敲打着窗户外的铁栏杆,大声喊:“起床了,还不起床吗?”
二、三十个男孩子睡眼惺忪地从床上爬起来,拼命揉着眼睛,穿好衣服走向田径场。14岁的启忠明嘟囔着说:昨晚被蚊子咬惨了——这些孩子的宿舍窗户上没有玻璃,破纸板挡在窗户上,但无法挡住风、挡住雨、挡住蚊子。
每周一到周五的清晨7点到7点50是拳击队晨训的时间,内容以体能训练为主,晨训结束后齐漠祥把他们送到1公里外的会理县二中上课。孩子们会顺道在路边买早饭吃。由于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境都不是很富裕,早饭基本都控制在两块钱以内……而午饭和晚饭,孩子们基本都是吃盒饭,5块钱一份——每个孩子每天吃饭的费用,基本控制在15元以内……[查看全文]
依靠自己的拳头,打出大山去。中国格斗界并不缺少励志人物。有些人不在意的事情,很可能是另一群有着相同经历人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国第一位WBC世界最轻量级职业拳击金腰带获得者,熊朝忠在学拳之初,甚至还要在家乡的煤矿中从事最艰苦的背煤工作……尽管面临的挫折和困难从未间断,但他们的“逆袭传说”始终激励着更多人。
30年的时光几乎耗光了一代人的青春,近30年的坚持和努力,也让大凉山深处出现了一块不小的拳击土壤。在大凉山培养出的一批批拳击选手中,可能有人最终没有从事拳击运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把从拳击训练中学来的坚持不懈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带进未来的生活。在大凉山深处,拳击……让很多年轻一代对未来的奋斗有了新的支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