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国乒布阵的“潜规则”

布阵和指挥是一个教练水平最重要的体现。你经常看见里皮西装革履的叼着雪茄在场边,偶尔喊一嗓子“郜林,回来防守”,似乎这才是教练该有的范儿。乒乓球比赛教练远没这么潇洒,除了每局结束和暂停可以指导外,其他时间乱动都不行(可能被判暗中指导而被罚出去),基本上除了拍巴掌啥也干不了。抽烟?别逗了,您再呛着裁判...

  中国乒乓球的教练,好当,也不好当。赢了,没人当回事“就中国队那水平,我当教练也能拿冠军”;输了,被喷的更狠,“中国队那水平你也能输,你这教练是怎么当的?”

  这是外界对教练的“惯性”反应。

  总的来说,中国队的教练大概是不太好当的,由于乒乓球比赛明确规定,教练除了每盘有一次暂停机会,剩余时间只能在每局结束后才能对队员进行指导,其余比赛时间不能有任何指点(疑似指点)动作,否则会被罚出场。场上没有自由也就罢了,在场外,教练自己也有烦恼——用人问题,相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的人才库,那点世界大赛根本不够用,决赛就那么几场,用谁?不用谁?这是个技术活,纯技术活!

  潜规则一:最强阵容打揭幕战

  不光是乒乓球赛,几乎所有比赛的揭幕战都不好打。虽说中国乒乓球很强大,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国队在首场比赛中基本一直排出“稳健”的阵容。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比如本届世乒赛,中国男团第一个对手是巴西队,巴西乒乓球远没有他们的足球那么强势,但就这么一个对手,中国队依然遣出马龙、张继科、许昕三位核心主力出战,而且出战顺序是心理素质最强大的张继科压阵第五盘,中国队这准备工作,算是做到家了。

  潜规则二:小组赛人人出场

  世乒赛团体赛包括小组赛和淘汰赛,小组赛的特点一个是对手偏弱,再一个就是输一场也还有回旋的余地。基于这两点,中国队一般会在小组赛中给予年轻队员一定比例的出场机会,这时候对年轻队员来说,比赛是感受气氛积累经验;对老队员来说,是找找比赛感觉为后面的淘汰赛奠定基础。

  这个阶段年轻队员展示自己的舞台,对手没那么强,还有老队员压阵,比赛输赢有余地,心理压力没那么大,没有比这更好的锻炼机会了。王皓、张继科、李晓霞都是从这里一步步走向绝对主力的。

  潜规则三:心理素质好的压阵第五盘

  进入淘汰赛,比赛就显得残酷了许多。首先比赛是一锤子买卖,输了就回家了。这期间教练排兵布阵要多动动脑筋了。比如对方具备一定实力的话,要考虑到打第五盘的可能性,这时候教练通常考虑将心理素质最好的队员安排打第二号(团体赛压阵第五盘的是双方的第二号主力),因为一旦打到最后几分球,心理素质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抢开局,两个实力相当的队伍,第一盘的胜负至关重要,如果手头良将充裕,教练会考虑让冲击力强、进入比赛状态快的队员打开场,争取开门红,先从气势上压住对手。

  潜规则四:半决赛和决赛一套人马

  对中国队来说,小组赛是练兵阶段,淘汰赛前期是逐步进入状态阶段,到了四强之后就不一样了,能走到半决赛的都不是软柿子,此时年轻球员该锻炼的也锻炼完了,这时候常规来说,中国队会排出最强阵容出赛。三个绝对主力,最强的两个打前两号,实力稍逊或者状态略微一般的那位打第三号。

  正因为如此,加之半决赛就是决赛的预演和热身,半决赛亮相的基本也就是中国全部底牌了。因此半决赛的出场阵容,99%以上等同于决赛的出场阵容。这就是国乒布阵的第二个“潜规则”。哪怕如大阪世乒赛孔令辉半决赛丢掉两分,决赛蔡振华排出的三人仍是刘国正、马琳和孔令辉,只不过孔令辉由前一天的第一单降到了决赛的第三单。

  当然“潜规则”的前提是中国队赢球,最近20年,除了刘国正打金泽洙那次吓出中国一身冷汗之外,其他时候中国队在半决赛一般都是顺利通关。所以这个规则也就一直被“潜”下来了。如果半决赛输了,三四名不用角逐,直接并列铜牌,那也就不存在排阵问题了。

  “潜规则”也不全是好事,首先一个就是决赛布阵悬念大大降低。比如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新加坡队摸准中国决赛的出场,加上不错的运气抽到主队,第一个出场的一号冯天薇将丁宁冲掉,随后出场的刘诗雯没有顶住压力,连丢2分,导致中国队最终丢掉了冠军。赛后谈到球队布阵问题是,时任主帅施之皓曾有过一段解释,大意就是“半决赛赢了,打得也不错,所以决赛一般都不会换人的”。(搜狐体育 思航雨)

专栏策划: 搜狐东京世乒赛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