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跳水冠军赛 看台上为何观众寥寥无几? |
|
|
2003年4月29日09:55
中体在线
|
|
23日,全国跳水冠军赛男子双人跳台比赛结束后,田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向沉稳的他也掩饰不住兴奋之情,“97.20分,这是有史以来我们使用207B这个动作所取得的最好成绩,我们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田亮的兴奋是有“道理”的。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在前不久的珠海公开赛中,田亮和胡佳就是因为这个动作的失误,而几乎把到手的冠军送给了澳大利亚选手。田亮已经输过两次,用一些媒体的话来说,就是“两连败”。
“两连败”的“称号”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未免过于沉重。一位资深教练说,我们的观众也应该有风险意识。打个比方,跳水比赛其实就和“炒股”一样,是要担当风险的。特别是目前中国跳水队正受到国外选手高难度动作冲击的情况下,我们的运动员就更需要尝试新的动作。既然是“尝试”,当然就难免失败。
可中国的观众却并不这么想,他们总是习惯于“拿冠军是应该的,不拿冠军才是不应该的”,就连“亚军”的称号都接受不了。失败了,还要受到来自观众“挑剔”的压力,这让我们的运动员在使用新动作时,难免束手束脚。这对跳水事业的发展不是好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00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的跳水馆看台上,观众寥寥无几。究竟是什么原因请不来观众?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调查,发现观众也有他们的“苦衷”。
“专业性太强”是阻止观众走进体育馆、观看跳水比赛的最大障碍。“比赛看不懂,又看不出什么名堂,我们去干吗呢?”在南京一家银行上班的胡先生对记者说。
大学生似乎对跳水运动也不“感冒”。南京大学商学院学生小张一语中的:“看什么跳水啊,我们平时又没地方跳。大家都看NBA、英超、意甲,看完了球赛还可以到校园球场上去挥洒一下,不像跳水离我们那么遥远。”
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分析说:“跳水比赛有些技术太专业了,动作术语很多人不懂,比如说109C、207B,每个数字、字母代表什么,没有几个人知道,再加上离百姓生活比较远,所以很少有观众来看比赛。”
观众少也不仅仅出现在跳水比赛中,许多体育项目尤其是冷门项目普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垒球、女子拳击等,不要说观众了,连媒体都很少关注。如何“吸引”观众,如何使比赛更贴近生活,这是摆在体育比赛主办者面前的一大问题。 新华社记者 蔡玉高 王骏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