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太阳报》,最善于把娱乐和体育往一起掺和,据说这两个行业已经是全球最吸引人眼球的东西。两个最吸引眼球的项目要是再掺和到一处,你可想而知人们的视觉将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所以当辽足开始和赵本山互相放电,吸引到的眼球数量就是巨大的。
辽足放话赵本山有意与辽足合作,外界多半认为这是以忽悠见长的辽足大股东,在忽悠赵本山。圈内人都知道,所谓的辽足的大股东们,这些年的确把辽足忽悠得元气大伤、风雨飘摇,而就凭那些说大话拿小钱的大股东们“空手套”的本事,忽悠了谁,都不出人意料。
可是这一回,站在辽足面前的,毕竟是赵本山。
这几年赵本山上春晚的小品,主题都离不开“忽悠”,这个原本只限于东北民间传用的俚语,由此竟然被全国人民所领会,无疑要算是赵本山本人的一大成就。小品里的赵本山是以忽悠别人见长,现实中的赵本山,当然也不是轻易就任人忽悠的,何况辽足这么个破落泼皮户,何况中国足球这么个大酱缸。可耐人寻味的是,赵本山的回应竟然有些暧昧。
传媒一时间发了懵,有的跟着起哄,有的摇头质疑,也有的等着看笑话,但是哪个也说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或者究竟有没有这一回事。
其实,没有必要去较这个真。一个铁的事实是,辽足没钱,赵本山也没钱----在以烧钱著称的中国足坛,在那些玩足球的国企或私企老板面前,赵的财产不值得一晒----而当今的中国要想搞足球俱乐部,拿不出钱来烧就一切免谈。因此,辽足和赵本山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这只能是一场互相做秀的忽悠,或云,是一场双方合演的“忽悠秀”。可惜,中国没有《太阳报》,不然倒是可以做足版面。
辽足穷的叮当三响,恨不能逮住大雁拔毛生吃,所以,忽悠忽悠著名的赵本山,以引起真正的投资者的注意,也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至于赵本山,这一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小品江郎才尽了不说,赖以生存的影视制作,也大有江河日下的感觉,从《刘老根1》到《刘老根2》,从《马大帅1》到《马大帅2》,可谓一蟹不如一蟹;因此,这个时候,赵本山借着处在风口浪尖的辽足说说事,好歹赚些人气。
然而,这场“秀”的本质终归是忽悠,最后谁也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就像今年春晚的赵本山小品,两个主角煞有介事地为一辆轮椅拍卖竞价,嘴里喊的热火朝天,但是无论谁把锤子拍下来喊“成交”,另一个都不会掏一毛钱出来。
要不,怎么能叫“忽悠”呢?(搜狐专栏作家 李珂)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