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比赛,有胜利者,就有失败者。胜利者当然可以享受观众的欢呼,但失败者,却未必一定就要黯然神伤。世乒赛开赛以来,有些选手惜败出局,有些选手甚至看不到一线取胜的希望,但在他们眼里,自己并不是失败者。
阿卜拉姆来自以色列,今年32岁,练乒乓已有21个年头了。男单第一轮比赛中就被王皓淘汰,阿卜拉姆的世乒赛之旅到此结束了,但他并不觉得很沮丧:“王皓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选手,败在他手里,我毫无怨言。”阿卜拉姆是第一次来中国,他说,他没有想到上海是一个如此现代化的城市。“我的回程机票定在6日,我想我有足够的时间去领略上海的风光”,阿卜拉姆说。
来自俄罗斯的弗拉罗娃在女单第一轮比赛中不敌日本“瓷娃娃”福原爱。赛后,弗拉罗娃和教练就这场比赛讨论了好久。走出混合区,弗拉罗娃告诉记者,她在双打和单打比赛中都被淘汰了,“我知道福原爱,她在日本很有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年纪那么小,就打得那么好。”20岁的弗拉罗娃是第一次参加世乒赛,也是来见“世面”的。谈到对上海世乒赛组织工作的感受,弗拉罗娃用了一连串的“非常棒!”随后,她信誓旦旦:“见识了高手,回去好好练,我不老,下届世乒赛,希望能再碰上福原爱!”
斯里兰卡的达诗卡今年才14岁,来自海啸灾区的她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在预赛中就被淘汰了,但达诗卡却显得很平静:“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比赛的过程,我来这里比赛,就证明了我们并没有离开乒乓这个大家庭。”
失败不可避免,但失败后的心情却可以选择。萨尔瓦多的阿尔达那,即便输了一局球,都要和教练击一下掌;德国选手科纳斯输给孔令辉后,满口却是对孔令辉的尊敬;卫冕冠军施拉格被淘汰后,仍很有风度地做出“V”字手势,让摄影记者拍照……
“享受比赛的过程,感受上海这座城市。”正如阿卜拉姆说的那样,选手们带着微笑而来,同样带着微笑离去。2005,第48届上海世乒赛,没有失败者。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玮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