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是因为“清华跳水案”,小女孩王鑫只不过是众多为了理想辗转于各体校的运动员中极为平凡的一员。而王鑫的母亲何蕙,也只不过是中国下岗再就业人群中普通的一分子。清华大学的一纸诉状,让他们一家人一夜间成为“名人”。从北京出席庭审返回武汉后,被告人何蕙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王鑫13岁时(现在)
何蕙家底:每月500元+大量债务
王鑫的家在汉口。1992年,王鑫出生后,母亲何蕙肩上的压力突然增大。既要照料嗷嗷待哺的孩子,又要维持自己在厂里的收入。这样磨了几年后,她就从原来的那家服装机械厂下岗了。而她的丈夫也因为厂里效益不好从一家机械厂下岗了。失去了固定的工作,他们依靠做点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王鑫刚被送往清华跳水队的时候只有8岁半,做母亲的放心不下,经常往返于北京与武汉,家里的生意也给耽误了,最终不得不停业。现在的何蕙在武汉的一家药店做售货员,月收入500元。她的丈夫在家里生意停止后四处打零工,打官司前大病初愈,目前也没找到工作,一直赋闲在家。一家人的生活就靠那500元勉强维持。“把孩子送往清华跳水队后,我们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扔里面去了。3年来,有时借一点,有时凑一点,至于花了多少钱,现在具体的数目也算不过来。”何蕙说,“现在住的房子也是婆家的,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王鑫8岁半时
何蕙愿望:在于芬手下,女儿成为伏明霞第二
正如目前许多练跳水的运动员一样,王鑫也是从体操“转行”而来。据何蕙介绍,王鑫小时候不爱吃饭,吃饭就像吃药一样,身材又瘦又小,但是从来不生病,精神特别好。王鑫才6岁的时候,新华路体校的体操老师就去王鑫所在的幼儿园选拔幼苗,然后一眼相中了活蹦乱跳的小王鑫。为了能让孩子多吃饭,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父母就把孩子交给了体校。慢慢的,王鑫喜欢上了体操。后来训练中左手不慎受伤,练体操的危险性让父母萌发了让孩子放弃的念头,但是大家一致认为王鑫身体素质不错,放弃了又太可惜。于是体校里就有教练向他们推荐了清华跳水队和于芬。“既然教练说她还可以,那就改练跳水吧。进省队、进国家队什么的,当时也没想得那么多,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何蕙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那个时候于教练的名声很响,进了清华队以后,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变得更高了,要求也不一样了,开始把她当做一个运动员来对待,希望她能像她的师姐伏明霞一样,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世界冠军。”当时何蕙的想法是,把孩子交给一个能培养出奥运冠军的教练总不会错,即使跳水练不好,还能上清华大学的附小附中,学习也耽误不了。
“刚开始,才8岁多一点的王鑫心里却有着一种对前途的担忧,毕竟体操练了2年多,而当时连游泳都不会,突然改行练跳水,心里不免产生了困惑。”何蕙不得不做她的思想工作,在清华大学名气和于芬成就的巨大诱惑下,对于跳水还一知半解的王鑫开始改行。
王鑫11岁时
何蕙心态:着急孩子不能注册,又不能比赛
刚加入清华跳水队的时候,清华大学现在的游泳馆还没有建成,大家只得辗转于京城的几个体校租借训练场地,条件相当艰苦。当时王鑫刚进去的时候训练场地在光彩,队员们都集中住在一所大学教师的宿舍楼里,没有生活老师照顾,生活起居都得靠自己打理。“才8岁多的孩子,洗衣服要倒多少洗衣粉都不知道,更别说自己洗被子了。”何蕙提起那段日子时,语气有变。直到后来新跳水馆建成,队员们总算有了一个安定的家,队里也请了一个钟点工来帮助孩子料理生活。生活条件艰苦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训练和比赛的问题。“我们是冲着于教练的名气去的,希望她能亲自指导孩子,可是她只负责大的,顾及不到小的。”而且王鑫进队3年,总是迟迟没有注册。“我问于教练,她总是说,孩子基础太差,等到了一定时候我们自然会给她注册的,但具体什么时候注册从来不跟我们说。”期间也有别的家长来问过,但总是以吵吵闹闹收场,没有任何结果。
2001年签第一份协议的时候,何蕙特意留心了合同上的内容,什么医药费伤残费啊,都得自己解决。而且也没有具体的期限。当时心里就直犯嘀咕,“但没有办法去跟于教练理论。她说你不签的话,那就回去呗。既然孩子都带来了,为了能在她手下练,还是签了这份协议。”何蕙承认自己存在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赌一把吧,我的孩子运气总不会那么差”。后来慢慢的何蕙就觉得不对劲了,清华不仅拖着不给孩子注册,而且从来就没有比赛的机会。跳水队里也是矛盾重重,有些队员和教练总是频频和于芬吵架,然后陆陆续续地有人离开,既有队员,也有教练。看到这些,何蕙也产生了让孩子离开的念头,但一直没有行动。直到2003年年底,“清华队里有教练私底下偷偷对我说,你的孩子还可以,身体素质不错,但是没有比赛那就废了。加上自己认为合同在2002年就已经到期了。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为了孩子的未来,一定要把孩子带走。”
王鑫12岁时
何蕙行动:从清华骗出孩子,四处主动找下家
了解到国家规定跳水队在每年一月份注册后,何蕙决定在春节之前把孩子带走。但是清华跳水队管得很严,无论以何种理由都统统不许队员离队。最早是王鑫的外婆来接但没有成功。后来何蕙夫妇双双来到北京,找了一个不可告人的借口偷偷把孩子骗了出来。“当时没敢告诉孩子,知道实情她就不敢了。”据何蕙称,从清华出来之后她就让王鑫的外婆给于芬打了电话,怕她着急。“但后来于教练说没有,而且还说报了警什么的,其实根本就没有这回事。由于王鑫的外婆去年就不在了,她觉得现在好像无人对质一样。”在这件事上,何蕙有点愤愤不平。
从清华出来后,何蕙夫妇就带着孩子直奔离北京最近的天津。而且当时天津跳水队的教练谭良德和李青在武汉非常有名,所以就把孩子带给他们看一下。“我们也是碰碰运气,当时就想,行就留,不行就找别的队。实在没有哪个队要她了就下决心让她去读书。”一番考查后,天津队觉得王鑫有培养前途,就决定收留她。于芬知道后勃然大怒,“她对我说,要是不把孩子送回去的话,她就要诉诸于法律。我心想,她不就是威胁我吗,我心想前面有那么多人都走了,也没见她采取什么法律手段,所以就没理她。”何蕙称自己已经铁了心,坚决不回头。“清华方面也派人去武汉找过我,但我坚决不松口。我们要让孩子走专业的道路,参加正规的比赛。”
王鑫越长越大时
何蕙打算:如输官司,也不回清华,宁愿不练跳水
王鑫转投天津跳水队后,在2004年初很顺利地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的注册。据悉,在知名教练李青的指导下,王鑫进步很快,不仅改了一些不好的动作习惯,而且增加了很大的运动量。到目前为止王鑫共参加了三次大赛,去年8月拿到了全国少儿比赛冠军,在今年4月下旬成都的十运会预赛上也发挥不错,获得了决赛资格。此外,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比较顺心。“现在最担心的是官司对她的影响,你知道,在跳台上稍微开点小差就会很危险。”遭受官司纠纷后,何蕙对孩子目前的心理状态很是担忧。本来官司的事情是一直瞒着她的,但是有一天央视播出了这个官司,“她就在电视机旁边,有孩子就大叫,王鑫上电视了!她突然感到一惊。当时只知道妈妈把她领出来了,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当天晚上整夜都没睡着,这么小真是难为她了。“第二天她心里就很害怕,于是打电话问何蕙:”妈,如果我们输了的话,你会不会坐牢?那我们会不会有房子住啊?“接下来大小报纸铺天盖地,王鑫一家立刻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也给她精神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她的教练介绍,王鑫目前正在全力备战十运会,上高难度动作的时候,稍微有点什么闪失后果都很难预料。
虽然一方面要为孩子担心,但最让何蕙伤脑筋的还是官司最后的判决。“虽然我们相信法律的公正,但是退一万步讲,假如真的打输了官司,我们拿什么来赔啊,家里的一点积蓄都供孩子练跳水了,现在住的房子都是婆家的,我做不了主。假如不信,法庭可以来调查我们的财产。”至于孩子的未来,何蕙斩钉截铁地说,“即使输了我也坚决不让她回清华,已经到了这种局面了,我怎么可能让她回去呢!那我也不让她练跳水了,直接领回来读书。”
补记
何蕙看于芬:感谢她,但觉得她无人情味
“当初就是冲着于教练的名气为孩子的前途赌一把,谁也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采访中,何蕙对于芬从不直呼其名,而总以于教练来代替。“我们一家还是挺感激于教练的,包括清华跳水队,毕竟是他们培养和教育了我的孩子,孩子练习跳水也是从那里开始起步。于教练也挺喜欢王鑫的,每次总是夸她身体素质不错,又肯听话。抛开官司不谈,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私人的恩怨。“但同时对于芬的某些做法还是感到不解,”有时候觉得她做得太过了。比如以前孩子还在清华的时候,她对运动员管得特别严,逢年过节家长想接孩子回家看一下都不行。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她好像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而且到目前为止还让何蕙困惑的是:“前前后后走了那么多队员,为什么单单告王鑫一个,原因可能只有于教练自己心中清楚。”本版采写 实习生徐显强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跳水”,共找到 5,690,10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