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但在国际足坛,“英雄”往往出自青年。马拉多纳、布鲁查加、贝贝托、巴斯滕、邓加、费戈、劳尔、欧文、亨利、罗纳尔迪尼奥、萨维利奥、阿德里亚诺、卡卡,一连串为人熟知、威震足坛的名字,无不崛起于世青赛。
52场激战过后,阿根廷队成了本届荷兰世青赛的“状元”。从小组赛到淘汰赛,阿根廷队越踢越好,整体战术及球星风采相得益彰。
阿根廷队18号梅西无疑是本届比赛的一大发现,但同样不可回避的是,本届世青赛并未出现技艺超群的新星群体。除了梅西,尼日利亚队的米克尔、塔伊沃,荷兰队的阿贝耶,西班牙队的洛伦特,乌克兰队的阿利耶夫等人头角崭露,但还没有到像梅西那样人见人爱的程度。
亚洲不容乐观
在八强队伍中,欧洲占据了半壁江山。作为东道主,荷兰队“失足”于点球大战,没能进入四强,虽然这样的例子在世青赛上并不少见——历史上至今只有4支东道主球队打进四强,但荷兰队的实力不容置疑,他们踢的是像荷兰国家队一样富有激情的比赛。
相比世界杯,亚非球队在世青赛上的地位要高得多,尼日利亚和加纳两次获得亚军,卡塔尔、日本也进入过决赛。本届比赛上,非洲球队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冲击力,四强中就占有两席。如果他们改掉一些陋习的话,前景应该看好。而亚洲球队就不能乐观了,虽然4支亚洲队中有3支小组出线,但最终没有一支进入八强,可以说这是亚洲足球水平的客观反映,我们依然处在世界足坛的“第三世界”。
中青缺少尖子
自然,我们不能忘却早在10天前就已离开荷兰的中青队,他们在本届世青赛上名列第十,没能刷新历史。
4场比赛,中青队的技术能力曾让我们自得,除了首场对土耳其队外,中青队另外3场的控球时间都占上风,这在以往的国际大赛中是不多见的。然而控球时间上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对比赛场面和节奏的控制。
除了冯潇霆与陈涛,中青队中有特点的球员还不多。中国足协副主席杨一民也表示过,队内球员实力较为平均,几乎每一场比赛主教练都为首发阵容名单的确定而犯愁。这是件好事,说明可用之人多,场上每个位置竞争激烈,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不尽是好事。在青年队这个层面上是鼓励球员“冒尖”的阶段,领军人物太少,说明我们对球员的个性培养、特色训练方面仍有不少欠缺。
本届世青赛上,大多数球队秉承的是其国家队的风格,像日本、荷兰、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亚等,虽显稚嫩、粗糙,但已有整体轮廓。也可以这样说,许多国家的足球风格是一脉相承的。但在中国,这样的体系尚未建立,即便拿现在的中青队跟4年前沈祥福率领的中青队相比,风格差异也不小。本来资源并不丰富的中国足球,很可能又会挥霍人才。这应该引起足球管理部门的重视。
·李华·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