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东
之四:相逢意气为君饮
—— 赵治勋任何年代任何人编写世界围棋史都不能漏掉赵治勋,他征服弈林的不仅是罕有人匹的战绩,也不仅是那一串后人难以企及的纪录,他的传奇故事和他的人格魅力都使围棋这个项目更有深度,也更易感染普通的民众。能与赵治勋共处同一个时代是一种幸运,他的棋冷酷严厉,他的人和蔼有趣,这样的结合体现着造物的无比神奇。
赵治勋第一次执掌日本棋界大三冠时只有二十几岁,但他那时的实力是公认的“最恐怖时期”,有把王立诚、山城宏和小林觉打到让两子的实绩,据此被推算出棋力达到了“十三段”。彼时的中国围棋还只是处于冲击日本围棋的状态,用不着赵治勋这样的超级高手出场应付。但最强者也要偶尔拔剑作立威之战,1984年,中国代表团访日,当时聂卫平在与日本强九段的交锋中已经占据了相当明显的优势,日方要遏制聂的势头,搬出了如在云中的超一流棋士。于是一场“中日围棋超级对抗”隆重上演,赵治勋与聂卫平的三番棋决战充满古角斗场的雄浑壮烈气息。
两盘棋都以赵治勋的胜利告终,聂卫平随后又败给武宫正树一局、加藤正夫两局,尝到了久违的惨败滋味。超一流的防线如此坚固是他始料未及的,就在同一次比赛中,他与两位日本强九段酒井猛和桥本昌二过招都轻松取胜,难道超一流的压力更多是在棋力之外?
回国后聂卫平对几场败局进行了全面反思,分析的结果是,几盘棋自己都大有机会,赵治勋并不像传言中那么强大,他的大局不如武宫正树、藤泽秀行般清晰明快,只要心态摆正,自己完全有能力战而胜之。聂卫平的反思和由此得来的信心都是非常珍贵的,这也是他日后能往更高处攀登的根源所在。不过客观说来,那时的聂卫平的技艺还未达到擂台赛时期任何局面都能掌控自如的地步,他对赵治勋的分析更多是从理论上去求证,而没有把赵的个性和风格考虑进去。确实,赵的棋有时让人感觉很“拧”,很苦,不遵循棋理,怎么看怎么不像个“高棋”,但那只是表面化的理解。赵治勋对棋的深刻认识可以说是超越了当时的所有棋手,他绝非缺乏大局观,他只是更愿意探索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谁说围棋只能空灵悠远?促狭紧凑也是人生必然要面对的境地。赵治勋缺少的不是对手,是知音。宇宙流大师武宫正树与他鏖战多年,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勾勒出最优美的画卷,他们才是真正惺惺相惜的英雄。
赵治勋的棋如烈酒,一入喉就是辛辣感觉弥漫全身。这样的酒或许不高贵,但这样的酒才是朋友该饮的酒,江湖意气,豪客胸襟,相逢一笑,快意天下。
高高在上的赵治勋不会经常出现在中日对抗赛这样等级的赛事中,他的韩裔身份也限制了他在擂台赛中出场,所以中国棋手真正与赵治勋拔剑相对是在世界大赛的战场上。第一届富士通杯第一轮,年轻的俞斌“有幸”抽到了赵治勋,这也成了关于俞斌的“青春葬送在赵治勋手里”这一名言出典的开始。
俞斌是中国棋手中受赵治勋“迫害”最多的一个,但他在日后仍有数次堂堂正正的反击,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赵治勋并没有恐怖到让中国棋手闻名色变的地步。第二届富士通杯的刘小光、第一届应氏杯的聂卫平都以几乎完胜的姿态推赵治勋于悬崖之下,而数年后马晓春首夺富士通杯也是在半决赛上半目淘汰了赵治勋。尽管赵治勋对这些对手赢的更多,但不是一以贯之的全线压制,使他并没有背上被中国棋手“痛恨”的恶名——赵是当然的强者,不过赢赵一盘棋的机会比赢小林光一显然要大——这是当时中国棋界的客观想法。
事实上有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纪录——赵治勋对中国棋手保持着番棋不败。抛开那次与聂卫平的对抗赛不谈,从第一、第二届中日天元对抗赛两个2比0击退刘小光,到后来的第四届东洋证券杯半决赛零封聂卫平,再到后来的NEC对抗赛让邵炜刚、罗洗河无还手之机,直至精力已经衰退时仍能在三星杯半决赛上快意完胜胡耀宇,这位“番棋之魔”不仅七番棋所向无敌,三番棋也成为中国棋手不能突破的魔障。真希望他能有机会与中国目前的“三番之王”古力来场对抗,看看究竟谁能占据三番胜负的最高山峰。
在小林光一横行天下几无禁忌的年代里,赵治勋成为唯一一个可以遏制小林旋风的城堡。正是他在日本国内头衔决战中屡屡狙击小林,尤其是本因坊决战连续三年拒强敌于城下,让小林无法达成真正的“大一统”,牵制了小林的大量精力,才使得那个时代的最强者小林光一一直未能在国际大赛中登顶,这也是一种“平衡”吧?而赵治勋本人在外人眼里是对小林“怎么下都能赢”,事实上他的压力一样巨大无比,他也只能固守着自己的国内疆域,没有余力开拓新的领地。
所以留在中国棋手和棋迷心目中的“毅力的治勋”,更多是那个在七番胜负中韧性惊人的“魔鬼”,他的传奇我们更多是从旁观者、欣赏者的角度去了解、去传诵。当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活生生走到我们身边,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角逐,除了一些惶恐,我们肯定有着特别的兴奋和战而胜之的雄心。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赵治勋尽管再次独揽“大三冠”,而且持续了三年,但要论威慑力其实是不及八十年代前期的。加上韩国围棋的崛起,曹薰铉和李昌镐成为赵治勋在国际棋战的大苦手,赵治勋似乎没有让中国围棋有过特别的难堪时刻。他在各种场合幽默而直爽的言论让我们欣喜,如果不是他不时还会有些抢眼表现,比如把自己在日本国内的夺冠数字刷新一下,比如在世界大赛里突然凭借外卡参赛却最终夺冠,只靠他现在的总体胜率和与中国棋手交锋的战绩,我们已经会把他列入和武宫正树一样的“过气天王”行列中了。我们对赵治勋保留的尊敬很多时候是言不由衷的,我们的媒体仍然盛赞他的顽强,但我们的年轻棋手私下里说不定已经把“老赵”当成了一道好菜,也许有类似于“世界大赛要是能抽到武宫正树就好了”这样的言论加在了赵治勋身上。他今年打破王立诚的五连霸梦想夺取十段位,我们也更多是从精神上而不是技术上进行褒扬,而精神,实在是个虚无的东西,在你衣食无忧时是无上的珍宝,在你饥寒交迫时,连一块烧饼都比不上。
如此传奇的赵治勋用奇妙的方式和中国围棋进行着交流和交接。在他的围棋生涯里,中国棋界不会是重点,他从来不在意对手来自何方,他其实一直是在和自己搏斗。所以他在名人卫冕战上三连败于大竹英雄时会哭,在应氏杯上被聂卫平淘汰时也会哭。他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虚弱,作为棋盘上最坚强的斗士,在棋之外承受着太多的痛苦回忆,儿时去国离家的无奈与凄凉,在异国街头看不到熟悉面孔的绝望与忧伤,这个人选择围棋究竟是幸运呢还是不幸?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赵治勋,但他一定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朋友——心灵的朋友。相逢是一种缘分,中国围棋更多时作为一个局外人感受着这个围棋巨匠的悲与喜,而他却可以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直刺心底的感动。
擎一杯酒,治勋,为你而饮。
椎心一局:
第四届东洋证券杯半决赛第二局
赵治勋执黑中盘胜聂卫平(共233手)
除了第四届富士通杯决赛钱宇平弃权,赵治勋没有和中国棋手在世界大赛决赛中相遇过。虽然他曾多次让俞斌感叹“既生俞何生赵”,但真正让中国围棋遗憾乃至失落的还应该算是他在第四届东洋证券杯半决赛上淘汰聂卫平。那时聂卫平雄心犹在,仍是中国围棋的当然领袖,他奋力杀退对中国棋手“欠债”多多的依田纪基和林海峰,闯进四强。如果聂在半决赛中胜出,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他的决赛对手将是李昌镐。这是个多年后让我们无数次猜想的假设命题——在聂的全盛期,与李昌镐做番棋对抗,胜算如何?可惜,赵治勋打破了假想,用与自己棋风不符的大模样战法战胜聂卫平后,他在决赛上0比3完败给李昌镐,围棋的新时代正式开启了序幕。
之五:气吞万里如虎
—— 依田纪基
把依田纪基放入主篇并不是因为他拿过世界冠军。事实上,夺取首届三星杯时的依田还未完全脱去“愣头青”的痕迹,更多是凭气势压人,而气势是总有鼓也有泄。这几年依田纪基在国内夺取名人又失去,挑战棋圣、本因坊都未果,国际战绩也并无特别亮眼之处,但他不经意间显示出的气度已经是大家风范,当年的“虎痴”终于成为了日本正统围棋堂堂正正的代表,他魁梧的身躯端坐枰前,一种叫作“棋道”的感觉逐渐弥漫开来。
依田纪基进入中国棋手的视野甚早,他作为日本围棋的希望之星一直倍受推崇和期待,在早期中日围棋交流中就有着上佳表现。1981年,由于中国青年棋手技艺飞速进步,引起了日本棋界的重视,推出中日围棋新秀对抗赛,双方各出五名青年精英进行角逐。日本方面第二个出场的就是当时只有三段的依田纪基,他以2比1击败了中国的钱宇平。与依田同时出战的日本棋手有“青年三杰”片冈聪、小林觉和山城宏,日本棋界对依田的定位可见一斑。1984年,升为五段的依田纪基随同藤泽秀行先生访华,与中国青年才俊激战四场,全部获胜,当时他的对手是杨晖、曹大元、刘小光和马晓春。
少年依田就以自己超人的气势和对胜利的执着追求让中国棋界大感头疼,不过他似乎只适合做“急先锋”的角色,离坐镇中营的大帅还差距甚大。所以中国棋手虽然屡败于他,内心的不以为然还是显而易见的。料不到的是这位“急先锋”后来带给中国围棋的伤痛会让我们多年后仍然难以释怀。
一说起依田纪基,我们往往首先想起的是一个“狂”字。日本棋士的“狂”是有传统的,从坂田荣男到大竹英雄,从小林光一的“我代表日本,绝不能输”到依田纪基的“一个人扫平整个中国队”,他们的狂言叫人浑身不舒服。可是前面几位都是超级巨星,他们有“狂”的资本,依田纪基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子,在日本只拿过新锐赛事的冠军,他说出这样的话当然叫我们反感甚至愤怒。
那就用事实来证明吧,我们要让依田纪基为自己的大言不惭而羞愧。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依田作为“当然”的日方先锋,第一战攻下了中国先锋汪见虹,但是随即就被喷涌而起的“江铸久洪流”冲得没了踪影。随着聂卫平天神般的表演,中国围棋整个士气高涨,一个狂妄小子依田纪基早已被我们抛在脑后。
擂台赛很快进行到了第四届,前三届连败的日本队这一次竟然没有加强兵力,反倒遣上了一群“老弱”——羽根泰正、白石裕、大平修三。难道他们已经输的没了信心?只有再做先锋的依田纪基一贯的自信满满,豪情满怀,他,这次能有何样的作为?
(上接第6版)
俞斌、陈临新、王群、刘小光、江铸久、马晓春,这是六名当时中国毫无争议的一流强豪,这是个被期待着冲击日本超一流防线的阵容,竟然在一个人的战马践踏下土崩瓦解——依田纪基,这位卷土重来的“虎痴”终于尽显英雄本色,他以一人之威为围棋王国挽回了尊严。也就是从那时起,依田的高大身躯成为中国围棋的又一道阴影。
尽管后来有聂卫平的力挽狂澜,尽管最后终结聂卫平擂台不败神话的是“拣了个便宜”的羽根泰正,但依田纪基扭转了擂台赛的流向是不争的事实。此后的中日擂台赛受关注程度明显下降,既是因为世界大赛的相继推出,中国队的失利让日本人找回了平衡也是原因之一。
其后的擂台赛依田纪基仍有佳绩,第七届他战胜了郑弘、张文东,第八届更是力擒中国主帅聂卫平,终于实现了自己“亲手终结一届擂台赛”的愿望,为日本队把总比分扳成4比4平。他也是日本方面在擂台赛上获胜局数最多的棋手,在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擂台之上,依田纪基充分发挥了自己剽悍、敢于放出胜负手的长处,让逐渐习惯了日本本格派的中国棋手措手不及,被依田多次在大劣势下逆转。论技艺,当时的依田并不高出刘小光、曹大元等人,他更多的是凭借一口气去冲杀,刚刚在对日战绩上有了突破,开始有了享乐太平思想的中国棋手被依田的战法抓住了软肋。
中日擂台赛是依田纪基带给中国围棋噩梦的开始,但不是终点,另一座擂台上,依田纪基同样有惊人表现——三国擂台赛,有了韩国人的独揽全部冠军金杯,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他棋手的功绩,而依田纪基正是日本棋手中最有威胁的一位。
1993年底打响的第二届真露杯三国擂台赛是大起大落的一届,先是韩国的徐奉洙四连胜气势逼人,随后,依田纪基出场了。他再度掀起狂飙,五连胜!尽管败在他手下的有三个是韩国棋手,但因为中国队的主将聂卫平和副将马晓春都折在他阵前,就此造成了中国队一局不胜就全部出局的惨剧,而且聂卫平的“捍卫荣誉之战”与第八届中日擂台赛最终局一样,都是只输了半目,两局相隔仅一月有余,这样的惨痛让聂卫平本人和中国棋界难以承受,依田纪基几乎耸立成一个巨大的魔影,笼罩着凄风苦雨的中国围棋。
足够了,有些伤害只要一次就已经足够。那是中国围棋自感可以和日本围棋一较短长以后最黑暗的两年,各项国际赛事一无所获,连叹息声都被指责为缺乏血性。曹薰铉、李昌镐师徒带给我们的伤痛还不算残忍,依田纪基奋力把棋子拍在棋盘上,仿佛要拍出一个全新世界的气势更如同落井下石。
那时的依田纪基还算不上超一流,而那些老牌的日本超一流已经对我们失去了最初的威慑力。那是个日本围棋断层的年代,我们不甘以当初对待超一流棋士的姿态去仰望依田纪基,可是他下出了很多超一流也走不出手的狠辣过分招法让我们无以抵挡。一个你本来不怎么放在眼里的对手陡然之间强大起来,比起开始就是你前进路上的高山更加让我们难堪——我们的追赶还没有完成,敌人的“反追赶”已经跟了上来。中国围棋与其说是技术上出现了障碍,不如说是本来一帆风顺的心态突然遭受了重大挫折,我们一度茫然无措。三国擂台赛战胜聂卫平后,依田纪基又快胜刘昌赫,在和曹薰铉的激战中杀得天昏地暗,让观战室里的中国棋手惊呼“原来围棋应该这样下!”我们的固有观念在受着强劲的冲击,而这正是下一个飞跃的必由之路。阵痛是不可避免的,某种意义上,依田纪基“伤口上撒盐”的行为更快促进了中国围棋的觉醒,这就是强敌存在的价值。
此后的依田纪基依然强悍,但调整好心态的我们不再惧怕这只老虎。世界大赛上,中国棋手没有“望虎而逃”,聂卫平、马晓春、俞斌等人多次在重要场次打虎成功,聊解当年的郁闷。依田仍有中日NEC对抗上零封常昊的佳作,与世界最强者曹李师徒对冲也毫无惧色,不论高潮低潮,他的气势从来不减,万里关山,他虎吼一声,飞跃而过。不过他的战绩倒不如当初那么扎眼了,不知不觉中,依田纪基好像内敛了许多。他的豪言壮语还有,但更多的是对对手的赞赏。打他的棋谱也会蓦然发觉,这只老虎的行棋竟然是如此堂堂正正,几乎可见美学棋士大竹英雄的影迹。那个落子超高目视若寻常、拍下无理手眼皮都不眨一下的依田老虎呢?难道这只是多年来我们的错觉?
终于轮到日本围棋的风雨飘摇了,在中韩争霸棋坛的热烈时刻,日本棋士不知所措的茫然着。他们需要新的领袖,从王立诚到山下敬吾、羽根直树,他们期望着然后失望。现在是张栩来了,这个优秀的年轻人被看作日本围棋的拯救者,可是怎么总感觉张栩的气质与日本围棋不甚符合?日本围棋是厚重的,有着浓烈的贵族气息,虽然没落了,可举手投足间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与优越。依田纪基,只有依田纪基适合这样的气质,他整整衣冠,施施然落座,他说:我是日本围棋的武士,我可以被打倒,但你不能消灭我。
气势犹在,虎威不改,依田纪基的前面还有万里征程。
椎心一局:
第二届真露杯第九场
依田纪基执白半目胜聂卫平
(共162手)
好像每个强敌带给我们最痛苦的回忆,具体的失败承受者多数是聂卫平,这也说明了聂老在中国围棋中无人可代的位置。这盘棋是快棋,但意义重大。这是让中国围棋“输到家”的一局,1994年1月13日的北京,那一天很冷。
之六:为伊消得人憔悴
——李昌镐与李世石
将当今天下最强大的两位棋士合在一起写并非对他们的轻视。他们的传奇我们已经听说的太多,而且我们正在经历着他们的时代,切身感受着他们对中国围棋的“压榨”与“盘剥”。也许明天他们就会再次击碎我们最优秀的棋手冲向世界之颠的梦想,我们应该咬牙切齿还是顶礼膜拜?
再去一一细数二李给中国围棋带来的打击实在是有些做功重复了,马晓春、常昊、周鹤洋、王檄,一个又一个中国围棋翘楚的世界冠军蓝图将要勾勒完成时,他们跃马而出,举起了扼杀我们希望的黑色魔刀。
鲁迅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其实,希望总会存在,只不过她青睐的对象从不固定是哪一方。当我们的希望泯灭,总会有别的人燃起希望。作为竞技的一种,围棋的残忍或者温情只能针对某一方——个人或者国家,另一方或者几方,必然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二李在带给中国围棋(还有日本围棋)无尽痛苦的同时,带给韩国棋迷的愉悦也是不可计数的,抛开民族界限,我们都会为他们的成就而欢呼。就像我们不是巴西人,但我们一样为罗纳尔多在世界杯决赛中的精妙入球而狂野,可是被他射穿大门的卡恩,被巴西抢走大力神杯的德国队,他们无法欢呼,他们只有痛苦。
对于中国棋迷而言,李昌镐犹如横空出世,当我们知道这样一个人存在时,他已经是韩国棋坛41连胜纪录的创造者了。随后他连破当时的韩国二号人物徐奉洙,与老师曹薰铉进行了多次真刀实枪的番棋对决,“神童”之誉不胫而走。不过李昌镐毕竟还是个孩子,而且是韩国培养出来的,在那片当时还被我们视为围棋“蛮疆”的土地上,“神童”也许不过只是个“乡下天才”。
初战世界大赛的李昌镐折戟于王铭琬阵前,那是第二届富士通杯。不过次年他就有了淘汰两届冠军武宫正树的伟绩。再过一年,第四届富士通杯,马晓春第一次坐到了李昌镐的对面。
这盘棋是马晓春的完胜,李昌镐没有显示出人们盛传的老练稳重,在马晓春的计谋前明显缺乏想象力。中国棋界上下松了口气,毕竟没人愿意自己凭空多出个强劲对手。再下一年,在国内都无甚名气的车泽武依靠中盘乱战再度斩落李昌镐,“这小子不过尔尔”的议论声逐渐响亮起来。
其实就在那两年,李昌镐连续两次夺取了东洋证券杯,他在番棋决赛中打倒的对手分别是林海峰和赵治勋。但由于在这项赛事中和他直接交手的中国棋手甚少,我们仍有点麻木地认为:“避开中国棋手拿的冠军也没太大分量。”
李昌镐确实是沉稳的,他知道自己该先证明什么,然后再证明什么。等到了1996年,中国棋手真正认识到李昌镐的强大时,一切已经晚了。马晓春在东洋证券杯决赛第三盘上不走运的半目败被认为是他和李昌镐前途明暗的分水岭,事实上,即使李昌镐输掉了天王山的那局棋,冠军仍未远去。在长距离竞技方面,他的耐力显然要好于马晓春。我们总是以事后诸葛的姿态惋惜着我们失去的荣耀,却不肯更客观地去分析偶然与必然的联系。
李昌镐的崛起是必然,他就是围棋苦苦等了几十年的人物,他前面的那个人是吴清源还是赵治勋并不重要,反正他为围棋树立了新的高度。中国围棋从此更加举步维艰,就像我们在十七路棋盘上还没能达到最高境界,突然被告知,已经有人将棋盘扩展到了十九路,而且纵横自如。
于是我们在与李昌镐的抗争中殚精竭虑,或者直接或者间接,我们几乎是在与围棋之神搏斗。我们所有的世界冠军数加在一起赶不上李昌镐的一个零头,中国围棋日显憔悴,我们只有等待,等待另一个天才来遏制李昌镐,就像当年赵治勋和小林光一的互相牵制,让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对付“外人”。
这个人来了,可惜他不是来自中国。又一个“不败少年”,韩国飞禽岛的精灵,李世石,他微笑着,但是口气里满是骄傲——这世界有我的一半。
与少年老成的李昌镐相比,李世石无疑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天才。马晓春说“围棋界只有两个天才,一个是我,一个是李世石。”不要去分辨这句话中戏谑的成分有多少,定睛细看,你会发觉马晓春和李世石真的有很多相象的地方,他们瘦,他们口无遮拦但心地纯净,他们的棋都时常有出人意表的光芒闪烁,他们也都成为了无可争议的超级棋士。
对中国围棋有点遗憾,但对整个围棋项目来说绝对幸运的是,李世石很快超越了马晓春。这里说的不只是他的成绩,六个世界冠军未必就比两个价值高出多少。李世石的境界,李世石作为一国重将在关键时刻的担当,李世石胜或败后越来越显坦然的心态,这些都昭示着,一个绝顶人才出现了。
由于出道早晚有差别,李昌镐和李世石带给中国围棋的伤痛也还存在量上的差距,但是如果论密度和强度,李世石已经不逊色了。他今年以来在国际棋战上所向披靡的疯狂表现让人瞠目,用各自的方式征服世界,表象差异很大的李昌镐和李世石在大道上殊途同归。
我们无法再去苛求自己了,常昊非常优秀,古力非常优秀,他们可以打败李昌镐,打败李世石,他们可以拿到很多的世界冠军,但是,李昌镐是无可替代的,李世石也是无可替代的,他们的存在,让围棋有了今天的高度。有了他们,中国围棋才会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挫折感里悲怆前行,我们无法敞开心扉去欢呼,我们身与心一样疲惫,但我们毕竟经历着最精彩的围棋时段,就像热爱足球的人可以和马拉多纳同时代,热爱篮球的人可以和乔丹同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一代,真的,我们的憔悴大有价值。
李昌镐和李世石,我们没有资格去过多评价他们。也许有一天,我们这些看棋的人都老了,他们的棋依然年轻。
不要给中国围棋某个固定的天才,给中国围棋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吧!
椎心一局:
二李从我们手中掠去的荣誉实在太多,我们无法分辨哪个更重。与他们的每次交手我们都该铭记于心,期待着和他们的下一次交锋更加精彩。
(《围棋报》独家合作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