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徐亮新闻,徐亮说吧)出走不是意外,毕竟卖当家球星是辽足每年的“必修课”,无论球迷还是媒体都已经习以为常。然而相比以前李金羽、张玉宁等人离开的不舍,徐亮却在庆幸自己“终于离开了是非之地”。
搜狐体育讯 辽足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钱字,自从1995年降入甲B后,整个名义上的俱乐部就处于一个不正常的经营状态。说白了,至今10年有余,辽足就没有过一个真正会进行商业运作的人管理过,张曙光也好,程鹏辉也好,都不是合格的经营者,都只有暂时麻醉辽足以及球迷的作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辽足从没有做成过一笔像样的商业买卖,当年远走京城更是一个笑话,作为俱乐部的运营者水平之低暴露无遗,难辞其咎。
按照辽足的历史底蕴和辽沈大地球迷们的热情,辽足原本有可能通过招商引资慢慢缓过劲儿来,但是中国足球整体环境的低迷最终葬送了辽足最后的希望。没有人愿意投资足球,连酷爱足球的王健林都挺不住了,夺冠如探囊取物的大连队尚且如此,在职业联赛开始后成绩平平的辽足又凭什么去赢得商家的青睐呢?当足球失去了优秀广告载体的作用时,被市场抛弃也是必然。何况陷入经济危机的辽足还频频踢出“问题球”,这无异于自毁形象,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断财路。
无论从身体条件还是技战术能力,辽足都应该是中超前半区的水平,这从他们总能赢得该赢的比赛就可以看出来,只要他们玩命,任何对手都会感到头疼。只是太多历史遗留问题压垮了辽足的肩膀,使球员从来不能一身轻松地进行比赛,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可以说目前的辽足从资金到管理都需要采取“休克疗法”,想要兼顾球员、股东的利益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有一方甚至两方的利益都受到暂时的损害,在推倒重建的基础上才有重生的希望——股东们放下所谓的决断权,请会管理者管理,减轻球员的压力,球员们则放弃以往的工资水平,做一两年的“苦行僧”,踏踏实实踢球,把成绩和形象都搞上去,唯有如此,才有希望。
问题是,球员答应吗?股东答应吗?没有人知道,就像没有人知道中国足球会不会走出低谷一样。
(晓寒)
(责任编辑:胡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