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意气风发还想“飞”得更高。
连续三天,在与北京奥运会赛程相仿的时间,刘翔在国家体育场非常轻松地就以13秒18成功登顶。赛后,他希望这枚金牌能延续自己的好运气,他深情地说:“"鸟巢"将是我第二个梦开始的地方。”
三天的比赛,也让刘翔师徒找到了进一步完善奥运备战训练的三大收获。
赛前2小时开始热身
赛前,孙海平就表示,到“鸟巢”走个过场,熟悉那边从热身到检录到比赛等的详细流程是他作为教练最为在意的。
“通过三天比赛的推敲,我认为刘翔在奥运会赛事期间,从开始准备活动到正式比赛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最为合适。”孙海平说,为了测试赛事流程时间,他特意在三天里安排了不同的热身时间:第一天2小时25分钟,第二天2小时,第三天1小时50分钟。最后,孙海平得出结论,“还是提前2小时最合适,这样既能保证他有足够的热身时间以达到最理想状态,同时也能将赛前点名、检录等各个时间点控制得恰到好处。”
在孙海平看来,“鸟巢”的跑道非常好,硬度较高,很利于选手出成绩,但对训练就不怎么合适了,因为脚踝在高硬度的场地上跑多了容易损伤关节。因此,找一条比“鸟巢”稍软的场地就行,“国家体育总局那个场地比这里软,就可以训练。”孙海平说。
起跑成奥运战术之一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刘翔的技术训练已经到了细节攻坚的阶段。于是,他半决赛和决赛中的两次抢跑成为本次中国公开赛的焦点之一。虽然他本人在决赛后承认是自己压枪不成功,此前也有人把两次抢跑的信号视为一次警钟。但孙海平却另有看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上,抢跑有时是种战术,必须要适应。”
在高水平国际赛事中,选手们往往采取这样的策略——第一枪尽量压枪跑,如果成功,就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出发优势;抢跑犯规了,那也能迫使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所有人总共只有一次抢跑机会。不少经验老到的选手都会选择第一枪压枪跑,美国的特拉梅尔就曾是孙海平口中的“老狐狸”。如今,刘翔也在年复一年的历练中变得更有策略。至于北京奥运会上是否会压枪,刘翔表示很有可能,“第一枪反正大家都有机会,我不抢的话别人也会抢。”
不过,战术归战术,孙海平还是从此次比赛中看出端倪:国内裁判的发令普遍较慢。“这两枪发令员的枪响都有些慢,从"各就各位"到正式鸣枪这段时间等了有些过长,才造成了刘翔的抢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次裁判的发令速度都符合规则要求,只是明显比外国裁判慢了一些,而刘翔这两年参加国外比赛比较多,已习惯了国际上裁判的快速发令。”因此,一方面选择压枪跑可能成为刘翔在奥运会上的战术,另一方面,在未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听枪起跑避免犯规则是飞人训练中一个极具针对性的重要环节。
“鸟巢”细节尚需改善
“鸟巢”虽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奥运会级别赛场,但还是有些细节需要改善。在细心观察了三天比赛后,孙海平表示,希望在灯光和观众专业度两方面再作些改进。
“现场灯光有点太亮了,”孙海平提出,“跨栏与平跑不同,跨栏有视觉效果,现场强烈的灯光打在白色的栏架上会反射出晃眼的光芒,对跨栏以及部分田赛选手都有一定程度影响。”不过,师傅同时表示,这仅是一种提议,并不等于灯光过亮就不能发挥高水平。
此外,孙海平还对现场观众发出呼吁,运动员进场以及现场主持人介绍选手时,观众如能表现更热烈会有效地刺激选手;而当裁判准备发令时,大家则应该保持安静。
“裁判开始发令时,我希望大屏幕上可以打出"安静"两个字,或者主持人能发出"嘘……"的声音,示意大家安静。”“在国外,运动员进场时观众会报以热烈欢呼,甚至还会在专人的组织和带领下全场一起制造人浪。而一旦进入到预备状态,大家就能在瞬间保持绝对安静,这样的氛围是所有运动员最享受的,这样他们爆发出的能力才更了不得。”孙海平相信,只要在这两个细节上稍加改进,“鸟巢”一定会赢得全世界奥运选手的赞誉。
本报记者王彦
(本报北京5月25日专电)
(责任编辑: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