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代炜
本报多哈电
◎赢球就高兴
法扎密是个球迷,精瘦、黝黑,他经营着一家祖上传下来的三星级宾馆。在多哈,宾馆业是很赚钱的行业,因此法扎密每天的生活就是穿着长袍在咖啡馆里躲太阳。当然,他也喜欢到自家宾馆的大堂里坐坐,和住客聊聊天,这是他的另一个爱好。
“你喜欢足球吗?”记者问。“非常喜欢,”法扎密说,“我去看了卡塔尔对中国的比赛,我和朋友们早就约好了。”这场比赛的票价平均20里亚尔,相当于40元人民币,对于一场国际比赛来说,这个价格在中国来说都算非常便宜了,何况在富得流油的多哈,这简直就是一种福利。
“足球在多哈很流行,很多人都喜欢踢足球,”法扎密说,“所以,你看,这里有很多体育场,最漂亮的是这个哈里发体育场。”法扎密用手一指,“记得在2006年亚运会前,我在那里看过一场卡塔尔对中国的比赛,我们赢了。”法扎密高兴地做了个胜利的手势。
“可是你们队里全是外国人哪!你觉得他们能代表你的国家吗?”记者反问。法扎密露出无所谓的表情,“我们很有钱,你知道,这里有的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些人来踢球,都拿着很高的工资。我觉得没什么不好,比赛就是要赢嘛,赢球了我们才高兴。”
这是卡塔尔人的普遍心态,足球只是一场游戏,游戏就有很多种玩法,只要符合规矩就行。卡塔尔既然有钱,那发挥这优势又有什么错误呢?
◎不能永远靠他们
当然,也有人反对这种靠“雇佣军”打天下的做法,但只是少数,比如纳伊姆。
纳伊姆在多哈本地人中算是另类。基本上,土生土长的多哈人的生活都很悠闲,政府会给他们提供免费的住房、水、电和煤气,出去工作一般都是领导岗位。纳伊姆属于闲不住的人,开着自己的车,在大街上闲逛,四处拉活,说直接点就是开黑车。因为不计较收入,他的收费很低。记者在卡塔尔足协大楼处碰到了纳伊姆,他看记者似乎在等车就停了下来,招呼记者上车。从足协到宾馆,别的司机会收35里亚尔,而纳伊姆只要了15里亚尔。
纳伊姆是多哈萨德队的球迷,每个主场的比赛都会到现场去看球。“今年萨德队只得了个第二名,”纳伊姆抱怨说,“亚冠也没有出线,我们输了太多不该输的比赛,因为国家队要走了我们7个队员。”“那些人都是冲着钱来踢球的,”谈到“雇佣军”纳伊姆说,“他们只为了钱而比赛。当然,赢球谁都高兴,但如果赢球的是真正的卡塔尔人,不是更好吗?我们总不能永远买人来替我们比赛吧。”
纳伊姆承认,在他的朋友里和他有一样想法的人并不多。
◎无奈之举?
其实卡塔尔足球靠“雇佣军”过日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只不过最近几年动作太大,成绩上升太快,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卡塔尔在没有发现石油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自从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之后,卡塔尔一夜之间有了钱,酋长变成了政府官员,附近许多国家的居民都涌到卡塔尔来淘金。现在,卡塔尔65万人口里,只有三分之一是本地人,其他的全是移民。
上世纪80年代卡塔尔足协开始崛起,他们获得了世青赛的亚军。但是,由于移民过来的人很少踢足球,所以卡塔尔的足球人口很少,这导致后劲不足。资源的枯竭使卡塔尔队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从海外征兵,只不过最开始征召的对象都是附近的穆斯林国家的球员。球员源源不断从摩洛哥、苏丹、埃及以及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引进,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尼日利亚、马里和塞内加尔的穆斯林球员也涌进卡塔尔。不过这些球员都没啥名气,因此也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卡塔尔人哈曼当选亚足联主席之后,卡塔尔又发现新的天然气资源,同时卡塔尔航空公司大把烧钱,创办了黄金联赛,巴蒂斯图塔、埃芬博格、罗马里奥等过气明星纷纷涌进卡塔尔,使卡塔尔人意识到,他们完全有可能用同样的手段,买来一支国家队。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记者在卡塔尔足协采访时,一位名叫苏法卡尔的足协官员说,“卡塔尔足球起步很晚,本土从事足球运动的人又少。你知道,卡塔尔人都很有钱,他们把足球当成娱乐,但并不想当成工作。尽快提高我们足球水平的办法就是在国际足联允许的情况下,请来高水平的运动员为我们踢球。”苏法卡尔认为这有两大好处,“一方面,成绩提高了,可以吸引更多的卡塔尔人从事这项运动;另一面,这些高水平球员的到来,也可以提高本土球员的水平。
起步晚,水平差,这样的无奈很多国家都有。只是卡塔尔有心情玩,也玩得起,别的国家玩不起。
(责任编辑: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