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晚,万众瞩目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隆重开幕。从人性化的保障措施、全社会的敬残助残,到志愿者的全面服务、残疾人的热情参与……这一切让北京成为一座温暖的城市。
温暖保障:彰显人文关怀
“请跟我母亲说见面时间改到下午3时。
原来,聋哑人李先生不方便打电话,而他母亲又不会接发手机短信,临时改变行程的李先生赶紧求助温馨平台,工作人员便根据他之前注册的信息负责联系转达。
从7月底开通至今,首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交流温馨平台“106391111”短信服务和“63051111”电话服务,每天接收各种求助50多个,求助解决率达100%。除帮聋哑人进行短信语音转换外,他们还提供盲人定位导向、聋人短信紧急呼叫等服务。
致力于打造“无障碍”城市的北京,让残奥运动员与普通残障人士感到关怀: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近20条残奥会专用通道,使用降低了40厘米的“柜台”;为迎接残奥会,北京开通了16条无障碍专用公交线路,配备2100多辆低底盘公交车;奥运中心区新建了751个盲人语音提示信号灯……
温暖影院:盲人“观看”比赛
“从侧面看,‘鸟巢’有点儿像一个没有提手的竹篮子”,“防守队员伸展双臂,上下摇摆”……20平方米的灰砖平房里,几位志愿者边看电视画面边细心讲解,20多位盲人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比赛。
位于北京鼓楼附近的“心目影院”,每天早8时到晚10时为盲人朋友“转播”奥运比赛。23岁的晋吉征从6岁起就失明了,“心目影院”让他用耳朵和心“看”到了同样精彩的比赛。“在“心目影院”听转播和听电视、广播都不一样,电视和广播是在解说比赛,而“心目影院”是在讲述比赛。” 晋吉征说。
“心目影院”负责人郑晓洁透露,目前已经有100多位盲人预约登记“看”比赛。
温暖服务:残疾人士热情参与
奥林匹克公园观众信息咨询台前,一位志愿者的个头与服务台差不多高,大伙都叫他“杨哥”。46岁的杨杰先天残疾,身高不到1.3米,在一家酒店做了15年门童。“以前总是接受别人帮助,现在咱也能帮别人,参与的感觉特棒。”
志愿者制服套在杨哥身上有些大,但他总挂着憨厚笑容,忙里忙外为路人服务。有时连同组的志愿者也要向他“求助”。“杨哥是地道北京人,对公交、地铁特熟,好似活地图。”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志愿者小陈一脸钦佩。
据北京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透露,北京有63名残疾人成为奥运会志愿者,680名残疾人演员将参加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演出。相对于大多数健全人,他们身上因客观原因有着各自的“不一样”,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告诉人们:参与、奉献,我们很快乐。
温暖街景:敬残助残深入人心
在鼓楼街头的公交站点曾上演了一幕动人场景:一对盲人夫妇正轻声交谈,打算乘坐60路公交车。话音刚落,一位路人就主动牵起他们的手将两人送到候车点。人们让出一条道,让这对夫妇排到队伍的最前面。上车时,前排乘客起身让座。
在尚未实施“无障碍”改造的5路公交车刚到站,售票员忙下车搀扶一位残疾老太太上车,乘客则帮着收起轮椅。这一站上下车比平时多了2分多钟,但车厢里没有一个人抱怨。“短短的2分钟,却是这个社会多年进步的缩影。”一位乘客感慨:在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善的今天,这样的帮助更叫人感动,现在北京最畅行无阻的是让人备感温暖的爱。
残奥会带给北京的,不仅仅是无障碍设施的日益完备,还包括全社会更为宽容的心态。在温暖的人性化理念中,人们共享和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