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六到现在,残奥会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要说什么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我想除了残疾健儿在竞技场上出色的发挥,赛场上惊人的上座率无疑是最令人感慨的。
今天是中秋假期的头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地想去当一回普通观众试试,于是下午4点我来到鸟巢东门外。
此时拿着门票等候安检的观众们已经在10多个安检通道前排起了长龙,数量不输前几个比赛日,排入队尾,挪动、再挪动……等到通过安检门,已足足挪去半小时。
接下来该找个座。习惯性地来到了记者工作区一侧的看台,谁知这里的志愿者已经在入口处拉上了绳,满座。上到二楼,满座。接着上三楼,对不起,还是满座。问志愿者哪儿还有座位,他的回答倒也干脆:“您直接上六楼吧,那儿应该还有。”回到楼梯间,跟随着“登高”的人群来到了656看台,果然,最上面还有几行空位,不过这里几乎已接近鸟巢的顶部,抬腕看表,尚不到5点。
随着比赛开始,656号看台的人也越来越多,空座被填满。渐渐地,狭长的走道上也站起了人……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爆满”了。一次又一次的鼓掌欢呼,一波又一波的“人浪”不断地冲击我的心脏,坐在这样的看台上,或许看不清场上选手的表情,却让我近距离感受了观众们对于残奥会的巨大热情。
散场后,跟随着人流往地铁站走。10分钟后,在地铁入口处,再次见识了所谓的“爆满”——巨大的客流使得工作人员不得不把原本下行的自动扶梯暂时调成了上行……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话看来真的非常精准。
本报特派记者王星(本报北京9月13日专电)
(责任编辑:罗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