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 聚焦谢亚龙 > 足球改革

“球星摇篮”缺孩子 沈阳青少年足球注册未过百

  据新华社电记者李铮

  这是一座球星辈出的城市。

  2004年中国足球先生肇俊哲、2006年中国足球先生郑智、2007年中国足球先生杜震宇,还有李金羽、李铁、肖战波……这一长串耳熟能详的球员都有同一个故乡———沈阳。在这里,他们完成了足球生涯的启蒙教育。而在现在这个寒冬,我们在沈阳寻访球星的接班人时,失望、无奈、尴尬的情绪扑面而来。“球星摇篮”已没了“足球小子”!据沈阳市足协的最新统计,2008年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已从最顶峰的1500人直线下降至不足100人。由于中国足球负面新闻不断、形象跌至谷底,中国足协盲目将足球推向市场,鱼目混珠的足校利字当头、废人无数,家长、学生远离足球已成事实。

  市场的足校:烧钱毁人终被弃

  辽宁省鼎盛时期的七十多所足球学校目前只有高丰文足校、辽宁奥弘等少数几家在苦苦支撑。原国家队主教练高丰文投资的足校目前仍在坚持,但与以前二三百学员相比,现在只有不到二十人。

  据记者了解,沈阳市各足校招生困难始于2002年,当年沈阳金德足校招生只有3人报名,这种青黄不接的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因为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就二十几家,每年吸纳的队员数量十分有限,大量足校学生因没有出路,不得不在十八九岁结束自己的足球生涯。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绝大多数以“营利”为目的足校在每年收到一至两万不等的学费后,孩子踢球怎样、学习怎样根本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如何克扣伙食费、训练费则成了足校经营者的主要心思。任何履历的人都能当教练、文化课更是形同虚设。辽宁省体育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梁殿乙说,大多数足校和家长都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青少年足球市场的,在足校的环境中根本出不了人才。

  政府的体校:一朝废黜,百废待兴

  当15年的市场青少年足球走向失败时,足球重回“举国体制”之声渐响,但看看各省市的体校足球,在荒废了15年之后想回头,只能从零开始。

  梁殿乙说,辽宁省各市从足球职业化以来,就基本没有足球队了,这种空白一直持续到2006年。沈阳市体校目前恢复了足球队,但苗子已大不如前。沈阳市体校足球队主教练杨年训对记者说,1991年那时候,沈阳市皇姑区体校仅贴出个招生告示,一天之内就有96个孩子来报名。如今,只要能有人来踢,教练就像找到宝贝一样,根本没有选材空间。前一段他用私人关系找到几所足球重点学校,忙活了一大顿,只送来了4个孩子。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辽宁省运会金牌杠杆的引导下,不管水平高低,已有十个市恢复了青年足球队,但由于三级训练网中的县区体校已严重萎缩,少年足球的情况更加糟糕。以沈阳为例,只有和平区体校一家还在抓少儿足球,其他县区的足球教练大多待岗或转行,短时间内搭起足球的架子都很难。

  社会的学校:想回归,回归难

  在专业青少年足球被历史抛弃,职业化青少年足球被市场抛弃后,像日本、韩国那样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被很多人视为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必然选择。但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现阶段,教育、体育分属两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导致校园足球的开展存在天然障碍。

  辽宁省体育局和教育厅在2003年确立了28所重点足球小学。2004、2005两年,全省的小学足球联赛搞得轰轰烈烈。但到了2006年,随着队员们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一支队伍的球员散落到不同的中学,队伍自然就解体了。而且从初中开始,孩子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校园足球到了初中就很难维系下去。

  原沈阳金德队球员曲南男在退役后聘请4名教练每天在沈阳市实验小学和205小学免费教小孩踢球。曲南男对记者说,实验小学的球队有二十几人,但每天训练都不能保证所有孩子都到,因为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多用点时间学习。  

    全国奥运媒体联盟-《海峡都市报》独家提供搜狐体育  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王媛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梁殿乙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