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乒乓球最新动态

邓亚萍如何完成华丽转身 从剑桥博士到奥运官员

  8月9日开幕式后,邓亚萍和他的同事们由于积劳成疾,纷纷病倒,一字排开,在奥运村医院里接受治疗。“我当时跟我们主任(杜德印)请假,我说,‘杜主任,您什么时候让我歇歇?’他说,‘没关系啊,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歇,你就把这活办完了就行。’我说您这不等于没让我歇嘛。说归说,确实非常累,但活干不完,谁能歇?”

  7月20日奥运村预开村,27日正式开村,8月5日是各代表团入住的最高峰,8月8日奥运会开幕,8月9日开始元首们纷纷离京,“一人分饰两角”的邓亚萍最终也没能喘上一口气,“尽管奥运村村长办公室副主任的工作暂告一段落,但我仍然松不下来,因为我还是新闻发言人,要召开新闻发布会。”

  一夜之间,邓亚萍从媒体追逐的对象,变成了新闻发布会这个博弈舞台上与之针锋相对的“对手”。作为新闻发言人,邓亚萍的厉害,记者亲眼见识过: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抽签仪式当天,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回答某国外媒体提问的邓亚萍,曾“不客气”地纠正了翻译的几个小错误。

  如果说,在奥运村的运行期间,邓亚萍整日面对的是庞杂、繁复的外交礼宾活动,那么作为新闻发言人,她面对的将是抱着不同态度,操着不同语言,整日与文字打交道,甚至在一个问题中下好几个套儿的精明记者。

  别慌,乒乓球元素来了。熟悉邓亚萍的人都知道,她的整体技术风格是“正手快,反手怪”。她正手反胶快攻、盖打堪称乒坛一绝,在处理奥运村的礼宾活动期间,她正是发挥了这种又快又准的作风;她反手长胶能发力,能借力,飘忽不定,以柔克刚,管你是削球还是弧圈,通吃!

  邓亚萍说,关于奥运会,她相信自己知道的事情一定比提问的记者多,虽然可能有人比她知道得更多,有人比她有更多的经验,但她觉得记者们提出的问题不会超出自己知识的范围。“这就像比赛一样,要能掌控全局,让对手跟着你走。新闻发布会回答问题是有技巧的,我属于以柔克刚型,我会用非常柔软的语言把我的原则告诉提问的记者。”

  在奥运村部的时候,我主持过两次新闻发布会。奥组委当时也是开创了一个先例,就是部长媒体接待日。奥组委一共有29个部门,每个星期二有一个部长或副部长来主持媒体接待日,大部分接待的是境外媒体,我主持过两次,介绍了整个奥运村的筹备情况。

  奥运村开始运行的时候,新闻发言人是我们奥运村部部长,后来追加了我这个新闻发言人。7月20日杜德印主任跟我讲,“你要做好‘3+N’场新闻发布会的准备。”三场发布会是指奥运村开村之前一场,运行阶段第二场,残奥村开村之前第三场,N场就是不可预知的,关乎于突发事件的发布会。

  7月25日,我们要召开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等于我就5天准备时间,那时候压力很大。但既然让我去做,我就必须要挑起这方面的责任。运动员,特别是中国乒乓球队的运动员,是敢于打硬仗的,有一种勇挑重担的责任感。既然让我做,我就尽可能把它做得好一点。

  了解了情况以后,我马上召集了几个人,成立了新闻工作小组,专门研究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当时开会的时候,我们手里压了一沓采访需求,奥组委的要求是“善待媒体”,按照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的要求是“零拒绝”。我对“零拒绝”的理解是:对于媒体,能答的就要尽量提供客观的信息,不能答的也要给个答复,不能石沉大海。所以我们只要收到申请采访的单子,在24小时之内,必须要给答复。如果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我们要在一小时内召开新闻发布会,不能拖延时间。越拖延时间,越去回避,不利的舆论就会越占上风,不是事实也成事实了,所以说应急反应得快,更不能因为怕失语,怕说错,就不做了。

  我们新闻工作小组只有5、6个人,全是年轻人,有的是干新闻的,有的不是,因为是现搭起来的架子,现有的人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怎么干?我觉得跟打球有点相似,我们打球要知己知彼,对记者也一样,我相信以我知道的信息和对奥运村的了解,记者的问题跑不出我的脑子,我得有这样的自信,否则我在奥运村待了这么长时间白干了。

  我当时的思路就是先把硬骨头“啃”出来,难的先“啃”明白了,就不怕简单的问题了。什么问题是我们最难答的,什么问题是我们最难受的,先把这些想好了,剩下的就不用准备了,都在脑子里呢。因为我们有一些舆情的监控,最坏的问题实际上大家也是知道的:比如,所谓人权、食品安全、安保、环境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很难答的,新闻发言人要承担责任,答不好是要出事的。所以当时给我准备了20多页纸的问题和回答方案,也都报给领导看了。

  预开村5天后的7月25号,我在主新闻中心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媒体对我们的奥运村是非常关注的,因为其它场馆的报道很多,而奥运村是有最高级别安保措施的地方之一,一直是封闭的,非常神秘,从来没有记者进入到奥运村里来。一场新闻发布会45分钟,我先用10分钟介绍情况,剩下35分钟是答疑,我那天回答了将近30个问题。

  我当时说我们村里“设施全,服务好”,有个记者马上就提问,“你刚才讲你们奥运村什么都好,你们有没有接到投诉?”我首先跟他讲,我是很客观的,怎样按照要求去做的,但是我们是零投诉。我不会上来就说没有投诉,但后面我会告诉他事实是什么。那天遇到了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但由于之前确实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包括回答最尖锐问题的准备,所以那场新闻发布会开得非常成功。

  我的自信再一个方面来源于自己的身份。我的身份可以根据情况做不同的转换,有时候我可以以一个运动员的身份来回答,我曾经在奥运村住过,以前的奥运村什么样,现在的什么样。我还可以用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回答,2004年,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三人工作小组,在雅典奥运会时全程介入,通过这个身份掌握了一些政策,国际奥委会是怎么说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因为有不同的身份,我觉得自己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尖锐的问题。而有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回答就显得比较有说服力。

  我印象中第一个问题是,“听说有一些运动员不住奥运村,是因为奥运村设施不够好?”当时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新闻,我的回答是,“据我们了解,各个代表团先谴组的人来,全部运动员都注册了,没有不住奥运村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跟媒体打交道,特别是西方媒体,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习惯,他们的报道习惯,有的时候需要顺势而上,有的时候可以适当迎合,可以以他的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拿出大量的数据,拿出鲜活的例子,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你的解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魏万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邓亚萍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