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对于中日韩足球是神奇的一年。从这一年起,三国足球几乎同时走上了改革之路。然而,在17年的漫漫长路上,三国足球不仅有了前后名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中超·三代掌门“官办联赛”
前中超联赛委员会秘书长郎效农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诞生之时,就先天不足,所以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提及中国足球职业改革,言必1992年的红山口会议。业内人士都把这次会议,定义为中国足球职业改革的里程碑。正是这次会议之后,中国足球联赛由半职业化迈向了所谓的职业化。
回首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所谓里程碑的会议不过是当时的国家体委布置给中国足协的一次家庭作业,职业化改革的命题早已拟定。在奥运争光计划的背景中,中国足球作为集体项目,开支太大,而足球成绩始终不好。于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让中国足球作为马前卒,反正成绩不佳,索性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尝试联赛养足球,把足球交给市场。一方面是减少经费包袱,倚靠市场力量,培养足球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振兴球市,丰富各地老百姓的体育娱乐生活。
因此,甲A联赛从娘胎里诞生,就是行政命令的催生。因而今日中超无论“改革”,终究超不过行政命令的范围。这是中国职业联赛的特色,也是足协领导下的中超无法克服的先天局限性。从甲A发展到中超,至今历任3届足协掌门人,王俊生、阎世铎和谢亚龙(南勇刚刚走马上任)。联赛每一次前进或者倒退,都是围绕着奥运会和世界杯的4年周期,而其执行者正是三位掌门人。王俊生开始职业联赛改革。1997年国足兵败金州后,他立刻停止继续深化职业改革步伐,而全力投入到悉尼奥运备战之中。阎世铎上任后,换汤不换药地将甲A更名为中超,龚建平入狱,假赌黑已大行其道。而中国队世界杯出线,一俊遮百丑,直到兵败雅典奥运会后,谢亚龙走马上任。与前两人命运相同,而谢亚龙更为执行体育总局的奥运战略,主动提出将联赛改为南北分区的锦标赛。但遭到足协中层干部及各界的强烈反对,这次历史倒车才未能启动。然而,为了2008年的奥运战略,中超联赛被肢解,随着奥运兵败,中国足球落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这就是中国职业联赛的现实,中超已沦为政客色彩的“掌门人”们手中的政治工具,联赛从半职业彻底进化到“伪职化”。
[1] [2] [3] [下一页] |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