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林丹有一颗冠军的心 坏脾气曾连续摔断4把球拍

2009年06月24日09:4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作者:小羊

  在林丹看来,北京奥运会后,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他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需要做的准备要更加细致,因为从现在到伦敦奥运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

  卫冕苏杯是林丹在2009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虽然从小组赛到最终捧杯,中国队只有五场比赛,而且每场比赛之间还有一天的休息,但是,场场必上的林丹在每一场比赛结束后,却要花上三四十分钟进行放松、牵拉,这在其他队员身上并不常见,但对于林丹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林丹的训练计划中,从热身到训练完毕的放松、牵拉,以及每天的力量训练这些细小而琐碎的步骤都是计划中的重要内容,这些为了避免受伤而必须要做的环节都不能有任何忽视。林丹很重视训练后的放松,每次训练结束后,老队医罗维丝总是会及时来到林丹的身边,为他做放松按摩,询问他的身体感觉,帮助他尽快在大运动量后恢复肌肉状态。相对于其他队友,林丹每次的放松都做得相当彻底,花的时间也要比别人多,常常是队友们相继离开训练馆了,他仍然还要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工作,所有这些细微的工作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确保自己的身体长期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

  除此之外,在新的奥运周期开始后,林丹还更加重视与教练汤仙虎的沟通,关于这一年的计划,关于训练目标等,他都要跟汤导把各个细节交流到十分清楚的地步。比如为什么要打这一站公开赛不打那一站,为什么要这么练不那么练,为什么要练三十分钟而不是二十分钟等等。甚至目标,完全不能说现在就锁定到伦敦奥运会,而是每一年要锁定一个目标。如果说这一年林丹要打13站或者15站比赛,那么该如何去完成,哪几站比赛是需要战术性放弃的,哪几站是一定要去拿到什么成绩的,每一年、每一个阶段地去实现它。在汤导看来,跟林丹把问题沟通清楚,让林丹明白为什么这样制定训练计划,能够更加充分地激发林丹训练的主动性。

  跟以前相比,现在林丹更加重视对体力的恢复。即使有时候周末的晚上出去跟朋友吃饭,他也总是尽可能早早地回到公寓休息。前段时间,林丹的爸爸妈妈来到北京看望林丹,每天做了好吃的等他回家吃饭。虽然林丹超级嘴馋妈妈做的饭菜,但是每天都回家吃完饭,然后再回到公寓也比较耗费精力,为了保证第二天的训练全力以赴,林丹也会控制一下回家的次数和时间。这件小事在熟悉林丹的罗医看来,也是林丹变得成熟的一个证明。

  当然,在新的奥运周期,林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挑战自我,还要面对更多年轻小将的冲击。有时候,看到哪名年轻队员在队内的对抗赛中打得不错,林丹也会开玩笑地说,“不错啊,开始抢班夺权了。”不过,林丹的心里是不服老的。苏杯赛,林丹打满五场,人们都在猜测,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让小将们失去了机会。林丹则开玩笑地回答说,“可能我还很小吧,因此所有的比赛都让我能够锻炼一下。”

  苏杯期间,几位记者有一次与林丹闲聊,有记者对林丹说:“以后是不是该叫你老将了?”林丹马上敏感地回应:“我老吗?还是不要叫老将吧!”“可也不能叫小将吧?”“那就叫比较成熟的小将好了!”说完这句绕口的话,林丹自己也笑了。

  然而,即使自信如林丹,在不断流逝的岁月面前,心里也不免会有扑面而来的压力。即使对自己的状态再充满自信,但毕竟到2012年时已经29岁了,年轻小将们的冲击不是没有给林丹以压力。林丹也会经常想这些问题,但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在训练日记上,他向自己发问:“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能坚持呢?这么多身边的人都创造出了很多奇迹,张宁不是蝉联了奥运会冠军吗?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以后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可是有这么多好的例子就在你身边,为什么不能够做得更好?要给自己一种信念去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施如)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