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亚奥理事会宣布广州获得第十六届亚运会的主办权,这让广州成为全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
如何消化亚运会并利用亚运会的举办促进城市建设及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广州市政府感到动力和压力同样巨大。
北京奥运会急剧加速了北京的城市发展,上海世博会也让上海不甘落后,广州的亚运会能带来什么?广州要作什么准备?
日前,记者在广州进行为期3天的亚运会筹备工作采访时,看到了亚运会的筹备工作给广州这座古老城市带来的最新变化。
广州市副市长、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许瑞生说:“亚运建设,最终、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州市民,而且益及子孙后代。科学的城市布局、便利快捷的交通、清洁美化的城市环境,都会使亚运时代和后亚运时代广州市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全民健身:老年舞蹈降血压
“3年前我是高血压,很多东西都不能吃,而且经常要麻烦儿女们照顾,总觉得给他们添了负担,心里总感到压抑。”王大爷今年73岁,说起3年前身体的不适,王大爷像是在说另一个人。
“那时广州正在开展亚运会的宣传,让大家都参加一些健身锻炼。我这个高血压不能参加更多的活动,就先参加了一个合唱队”。王大爷参加的是荔湾区“潮之歌”合唱队,队员基本上都是退休的老人,他们在一起很有共同语言,而合唱队后来组织并坚持下来的老年舞蹈活动,更让王大爷受益匪浅。
“3年前我的血压高压是170,有时还到了180。但从坚持唱歌跳舞到现在,我的高压降到了130,医生说这就是正常水平了,很多一直住院吃药的人都达不到这个效果。”王大爷说,“中国队能在亚运会上取得多好的成绩我不知道,但起码通过亚运会的宣传,我自己身体好了,还养成锻炼的习惯了。”
在70岁以后,王大爷的身体机能反而比3年前有所好转,这在他参加老年舞蹈健身活动之前是不敢想的事情。这显示出,广州亚运会给市民带来的全民健身意识,在最近几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广州已经出台了《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希望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知识宣传,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说,“亚运会不是政府的亚运会,而是老百姓的亚运会。”
在中山大学北门的小广场上,健身的人群晚上十点才会逐渐散去,跳舞的、踢毽子的、玩健身球的,虽然人人一身汗,但是欢笑不断。“我们坚持快两年了,习惯来这里活动,没有人组织,就是自己觉得锻炼身体很重要,时间长了经常在一起玩的人都成了朋友”,踢毽子的老吴告诉记者,和前几年相比,广州市民参加健身的积极性高了很多,活动的方式也多了不少,“以前我打羽毛球,现在还踢毽子,游泳。多运动一些,感觉平时的精力就会充沛一点。”
市民健身热情的高涨得益于亚组委和广州市政府、体育局以及各社区的长期宣传。广州市副市长、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许瑞生说,他自己也是全民健身的爱好者,“我每周都要打篮球,还组织了一个篮球队,都是50岁左右的人,就在普通的篮球馆里打。”
“各区都组织了很多‘体育进社区’、‘体育三下乡’之类的活动。足球赛、龙舟赛、游泳赛、田径赛、围棋赛,这样的活动一直没间断过。”广州体育局一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通过对亚运会的宣传,广州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群众体育活动也形成了规模,成了市民的习惯。”
亚运城:居民小区的另一种叫法
“以前人们都习惯说亚运村,现在我们用一个新概念,叫‘亚运城’。”亚运城前期设计部部长邓新勇说,“我们实际上建的就是一个示范性的小区,亚运会用完后就向市民出售。”
亚运城座落在番禺,占地2.73平方公里,由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广播电视中心、主新闻中心、体育馆区、后勤服务区、亚运公园等组成。亚运城可容纳运动员14000多人,媒体工作人员10000人,技术官员2800人,其他工作人员18000人,体育馆可容纳6000名观众。“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亚运建设工程,因为首先考虑的就是赛后需要,所以在规划布局阶段就强调亚运城空间的可变性和功能的多样性。”邓新勇介绍说,“主媒体中心赛后要改成一个大型的商业中心;城中大部分运动员和官员住的房间都是小户型,便于赛后作为商品房改造。”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由近百栋单体建筑构成的一座大规模的亚运新城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据施工人员介绍,现在亚运城进入机电安装和装修施工阶段,“明年六月就能交付使用了。”
“很多人现在认为这个亚运城的位置比较偏南,耽心到时候房子卖不出去。”广州市副市长、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许瑞生说,“实际上,亚运城的布局和很多亚运场馆的布局都是和城市的长远发展相结合的,选址在番禺也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和城市布局。”
按照市政府的规划,“南拓”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必然举措,把亚运城安置在广州南部,正是战略性布局的合理之选。
“更何况亚运城依山傍水,现在很多人都希望离大自然近一点。另外,这里的交通很方便,地铁直接进城,配套设施也有很多,包括中小学、购物中心、医院、银行,完全可以满足居民的需要。”
记者在亚运城内看到广州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施工方介绍说,这是一所拥有5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将来住在亚运城里的居民看病很方便,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郊区。”
“实际上,这座亚运城的修建,真的是按照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来实施的,强调绿色环保,强调亲民,这不过是先为亚运会服务再为市民服务。”邓新勇说,“有九项最新的建筑技术和科学技术应用在亚运城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亚运城里没有露天的垃圾收集点,因为我们有真空垃圾收集系统,这说明了我们在环保方面做的努力。”
亚运交通:地铁覆盖80%比赛场馆
“亚运会还没开始,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便利了。”广州市民邹小姐说,“我住荔湾区中山八路那边,就是为了迎接亚运会,门前的马路已经拓宽了,原来马路两边的旧砖很多都换成了花岗岩,走在上面心情也变好了。”
2001年九运会时,记者曾来广州采访,当时广州的地面交通情况并不令人感到满意,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只有狭窄的道路以及无处不在的摩托车。如今,经过数年整治,广州的地面交通畅快了许多,很多路段即便拥堵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地面交通顺畅是因为广州一直大力发展地下交通,现在地铁3号线已经能做到从早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每两分50秒发一班车”,广州地铁总公司运营总部副总经理张海燕说。
3号线是广州地铁的大动脉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和番禺区发展线,张海燕说到亚运会时,很多观看比赛的市民都会选择地铁交通,所以3号线还要担负更重的运输任务。
“亚运会开闭幕式当天,地铁会通宵营运。亚运会期间增设无障碍设施、持票乘客免费,赛事高峰期增大运力、延长服务时间等,都在已经做好预案的计划中。我们还打算对乘务人员进行简单的外语培训,新车站的装修还要突出亚运会元素。”
和3号线交叉贯穿的是地铁5号线,横贯广州东西,但目前还没有全线通车,延长线路的改造正在进行,张海燕说:“今年年底5号线就可以全线通车,到明年11月亚运会开幕时,广州地铁会开通七条新线路,总里程将近120公里。”
记者在广州地铁总公司提供的材料上看到,由八条线、148座车站、236公里组成的广州地铁轨道交通网,将在亚运会期间覆盖80%以上的比赛场馆。
“我们地铁公司还在同交通部门协商,到时候能否在地铁站口开设一些班车,直接把看比赛的乘客送到体育馆。”张海燕说,“这样做会让观众节省很大精力。”
一旦地下交通运转顺畅,亚运会期间广州的地面交通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广州市副市长、亚组委副秘书长许瑞生说,目前广州市交通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对各种交通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其中包括亚运会期间是否要给广州市民放假,是否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具体问题。
“评估主要是看哪种方案更符合广州的实际情况。”许瑞生说,“广州建城到现在两千多年历史,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没有变动过,城市中心的交通路线非常复杂,再加上广州亚运会场馆在各区都有分布,所以,最终的交通管制措施一定是为了确保市中心和各体育场馆之间快速、畅通的连接。”
岭南文化:宣传攻势前所未有
“什么是岭南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不被当作主流,这缘于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实际上,作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的岭南文化只不过是没有得到更好的宣传。
“岭南文化需要走出去,我们会依托亚运会这个平台,宣传和展示我们的岭南文化,让亚洲各国相互之间增进了解,对岭南文化有一个深刻认识。”广州市副市长、亚组委副秘书长许瑞生说,“岭南文化是极富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会用开放的心态把岭南文化通过亚运会推广出去。”
记者在黄埔区南海神庙看到仿古祭海仪式表演,在“海不扬波”的大牌坊下,近百名身着古装的祭祀者依次排列,“拜天、拜地、拜四方、拜海神、读祭文”,整个祭海过程气势磅礴,据介绍这是最传统的岭南文化,传自出海之前向海神的祈祷。
“这种祭海仪式中断过数十年,我们希望可以在亚运会的开幕式上表演,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了解这种祭海仪式。”祭海仪式的一位表演者说,“现在我们每周都会在这里表演,也算是传播岭南文化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在广州亚运会的宣传活动中,岭南文化的元素已经占据了极大的地位。
“5只卡通小羊组成的吉祥物就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有工作人员介绍说,“以粤剧花旦脸谱为背景的文化活动标志,具有浓厚广东音乐韵味的亚运歌曲,都是岭南文化元素的传播。”
即便是亚运会的场馆建筑,也参照了飘逸古朴的岭南建筑风格。亚运城的建筑布局就是绿化、水系、坡地相结合,自北向南呈“山、城、水”的传统居住布局模式,加上南北向的布局完全可以体现岭南气候特点。
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在设计的时候就借鉴了粤式的“骑楼”,在东西向设计了遮荫外廊、南北向设计自然通风窗,都是岭南文化的再现。
据工作人员介绍,“南沙体育馆是亚运会武术比赛场馆,外壳是九个曲面单元,单元间片片层叠,分为南北两组,以比赛大厅圆心为中心呈螺旋放射状展开。这样处理是隐喻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阴阳俱合,天人合一’,同时也结合了岭南文化的特征,借鉴了富有肌理变化的‘海螺’外壳作为造型设计的意向,我相信大家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广州亚运会的场馆。”
“我们希望在承办亚运会这个过程中,广州市民能够群策群力、群情参与,市民的凝聚力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健康,体魄更强健,兼容的心胸更博大,创新的心态更积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顽强,言谈举止更文明。”许瑞生说,“这就是我们广州亚运会建设的最大动力。”
本报北京7月18日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