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乒乓球名将刘国正近日被上海交大劝退,这一现象凸显国内“体育明星上大学”的随意,也让人看到了教育界本身的危机。“体教结合”的道路到底该怎样走?国内体坛明星们的“学历观”究竟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十余名辽宁体坛名将及教育界人士,通过对辽籍名运动员的学历调查,令各方畅所欲言,期待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运动员上学拿文凭,你怎么看?
| |
王军霞 没拿到毕业证
“上学就是为了学习知识,那张毕业证只是一个证明书,我一点都不在乎,我更看重能力! ”
王军霞回忆说自己曾上过4年大学,1995、1996年在辽宁大学读法律,1999、2000年在人民大学读法律,但最后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如此结果既事出有因,也与王军霞的人生观有直接关系。
|
2001年,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读书的王军霞发现自己怀孕了,经慎重思考,她觉得做母亲远比读书重要。对没有读完大学的遗憾,王军霞看得很淡:以后有机会就读,没机会就自学。
王军霞满意于自己现在的一切,对很多奥运冠军追逐的高学历不萦于怀,“我的毕业证好像还是中专的,就是辽宁体育运动学校颁发的那个。我更注重能力,对书本知识只要我懂它就可以了。我以前选择学习法律就是觉得自己的法律意识太差,对自己未来发展不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不可能放弃现在的一切工作,读书是学习,但人生实践则是更重要的学习。 ”
与王军霞持同样观点的还包括老资格的奥运冠军姚景远。上世纪80年代出国比赛有一些限制条款,没念过几天书的姚景远的出国表格学历一栏上填的是“研究生”,“这倒不是造假,因为我们是专业运动员,那时国内专业选手出国比赛,身份不方便,说是研究生就意味是业余选手,现在大环境已经变了,都无所谓了。 ”姚景远夺取奥运冠军后在沈阳体育学院念了三年函授,拿下本科文凭,“就是一年两次集中上课,每次40天,3年毕业。 ”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