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当姚明因为治疗脚伤留在美国时,大批NBA球星却远渡重洋,抢滩中国。从皮蓬和奥尼尔,到阿泰斯特和穆大叔,接着是科比和詹姆斯……来到中国的NBA球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牌。
无论你是喜欢当年的公牛王朝,还是钟情如今的湖人冠军,抑或是追捧火箭和骑士,几乎都能在这个夏天来华的球星中找到自己的偶像。
中国淘金钱好赚
金融危机席卷美国之后,今年NBA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明显加大了开发的力度,这一切都显示出NBA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其市场价值也得到迅速挖掘。不过这只是众球星来华的原因之一,赞助商,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企业,正在这当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本土的钱越来越难赚。
甚至有传言称,NBA新赛季极有可能进一步下调各球队薪金空间。但在中国无法估量的市场中,NBA球星却成为抢手货。随着姚明、易建联以及孙悦等人陆续登陆NBA,导致篮球市场越做越大,所以签约NBA球星令其成为代言人,已经在国内各大企业之间愈演愈烈。
从当初巴蒂尔到基德,再到科比以及奥尼尔,球星越来越大牌,而代言费也是直线攀升。
而作为运动品牌的竞争对手,拥有众多签约球员的某知名运动品牌自然也不甘落后,因此他们旗下的球星,如科比、詹姆斯等人,近3年几乎也是每年夏天都要来华宣传。科比目前已经结束了他今年的亚洲之行,而詹姆斯也将在8月来华。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来华的球星中,中国品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今年夏天就是中国本土品牌抢了先机,无论是奥尼尔的少林寺之旅,穆大叔的退役仪式,还是阿泰斯特收徒之作,都是由中国运动品牌一手导演。
NBA全球业务总裁海蒂·尤伯罗斯此前曾表示,2006年,NBA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达到了5000万美元,虽然近两年NBA并没有公布新的统计数字,不过从NBA在中国的宣传力度来看,这个数字只能是有增无减。
NBA中国常态化10年前,中国大多数球迷仅仅只能从央视观看NBA比赛,那时像科比、奥尼尔以及乔丹等球星,成为遥不可及的神话人物。而如今,随着姚明加盟火箭引发巨大的财富效应,上至NBA官方下至NBA球员和球队,愈发注重中国市场。从5年前推出NBA中国赛到篮球之神乔丹访华,再到最近几年夏天常态化的球星中国秀,中国球迷同NBA球星互动机会已经今非昔比。
NBA大篷车、篮球无疆界等活动在中国举办得越来越频繁。另外,NBA日前宣布将再一次把季前赛定在中国北京举行,NBA季前赛的海外比赛正在从当年的不定期不定地点,变得几乎每年都要在中国举办,频率甚至超过了欧洲。
因此NBA球星在中国市场,也是呈现普通化的态势,这也导致像布鲁克斯以及隆多这样的二流球星,来华影响力越来越小。想要引起国内球迷强烈反响,从早年随便几个一流球星就能打到一片,到现在非科比、詹姆斯这样的超级球星才能满足中国球迷的胃口。
除了中国球迷对NBA球星越来越习以为常外,NBA自身也越来越符合中国球迷胃口,除了种类繁多的NBA场外球迷选秀活动以及拉拉队选秀外,各种NBA特许商品也大举抢占中国市场。从简单的卖球衣,到如今NBA总冠军戒指也出现在国内市场,NBA对于中国市场的开发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球星无疑正是这场营销大战中最好的推销员。
期待常规赛登陆
在这个夏天,NBA访华的球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无论是球星数量还是球星影响力都远远超过了以往。
而在这场球星访华热潮将中国市场炒得火热时,一个让中国球迷更加期待的话题也变得更加迫切———NBA常规赛什么时候能登陆中国。
早在2006年斯特恩来中国时,就公开表态NBA非常看重这个大市场,不排除在中国举行几场常规赛的可能性。虽然3年过去了,NBA常规赛在中国举行的计划未能达成,但2008年NBA官方宣布即将在中国兴建12座符合NBA赛事标准的球馆以及越来越成熟的中国市场,令常规赛在中国举行并不遥远。
过去几届NBA中国赛,从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比赛场馆的票房来看,NBA球队将比赛场地转移到中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当然,季前赛以及中国赛,其重要性和意义远远比不上正规的常规赛,对于胃口越来越高、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的中国球迷而言,他们对于NBA的追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作秀式的访问,而更加期待着NBA常规赛的到来。
弱肉强食
在中国,NBA的总决赛收视率不及一场“姚鲨大战”,可想而知中国人的NBA中国情结有多重。就这一点,大卫·斯特恩也绝不是傻瓜,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市场,对于NBA来说有多大的诱惑力?之后就是NBA的巨头大腕们在暑假纷纷来华,当然他们不光是为了钱,身后还有13亿人的巨大市场。
任何商业行为都是在弱肉强食生态中拼搏,CBA的发展还很稚嫩,中国联赛就相当于普及篮球知识的课堂,没有动辄就数千万美金的年薪,没有NBA那样奢侈豪华的场馆,也没有他们那样一掷千金的气魄。所以NBA吸引了全球篮球迷的目光。关注度和收视率就是金钱,这个夏天从NBA带来的不光是巨星,还有文化(NBA大篷车)、季前赛等。
NBA抢先登陆中国让CBA有些尴尬,在弱肉强食面前,只能委屈偷生。据NBA统计,2007年NBA吸引的中国资金达到5000万美金,2008年近1亿美金,从中国企业流入NBA的金钱能够支撑CBA运作5年。
我们很嫉妒,为什么中国企业的钱要去支持美国的篮球呢?其实,这就是市场,我们不能埋怨中国企业,因为NBA在中国受到高度关注,直播收视率远比CBA高,谁愿意把钱投到一个收视率低的节目中?而中国企业以NBA为推广平台已经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匹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收入连年翻番。
既然狼已经来了,那么CBA的生存必须是在狼群的围攻中寻找出路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