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海棋院。64岁的胡荣华,端坐在他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尽管年事已高,但是“胡司令”的戎马之旅仍在继续之中。他刚刚征战完一场象甲联赛,历经舟车劳顿从外地回来。作为“全运50年体育功勋榜”的重要候选人,他还是很有耐心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结缘全运铸造辉煌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我只有14岁。当时我参加了上海队的象棋集训,没能参赛。我的老师徐天利先生也未能获得代表上海队参赛的资格,他被派去参加了国际象棋的比赛,拿了个第九名。
纵横棋坛四十年,胡荣华职业生涯之传奇举世无双,直到2000年,55岁的胡荣华依然是全国冠军。“ 如今年轻一辈提高得特别快,竞争日益激烈,要想长久地当冠军的确不容易了。但是我这样的老人,只要体力跟得上,还是能够下一下的。”胡荣华似乎并不服老。
胡荣华告诉记者,四十年来之所以能够保持不错的状态,秘诀就是保持求胜心以及大气度。“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和 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我都参加了,当时全国范围内的高手就那么几个,我只要拿着先手,能挡住我的人几乎没有。但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胡荣华打了个比方,当年上海的所谓“名手”,放到现在也就是县级水准;而如今市级专业队的水平,放在以前几乎就足以称雄全国了。
倡导改革不计功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的高手下棋几乎都是“当头炮、屏风马”了事,战术单调。胡荣华认为,这证明大家的思维过于保守,不够解放。他从国际象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国象的开局变化万端,自有天地。“象棋完全可以改革,所以我做出了多种尝试,并在实战中取得了成功。”胡荣华的努力,让过宫炮、飞相局、反宫马、顺手炮这些旧时的“左道偏门”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作为象棋界功成名就的泰斗级人物,胡荣华却不像常人所想的那样爱惜羽毛。每当象棋事业遭遇瓶颈,“胡司令”肯定是摇旗呐喊冲锋在前的改革派。2007年,他所倡导的象棋赛制改革——“ 和棋黑胜、贴时竞叫”的新规则,再度引起了轩然大波。与记者探讨起这个问题来,胡荣华话语之间依然锋芒毕露:“ 古训称作战要先立于不败之地,这话固然不错。但是象棋是一种运动,和打仗还是有区别的,赢一盘输一盘,不会流血不会杀生,不必过于在意。我们下象棋,为的还是一个娱乐性、观赏性。”
但是每一项改革,未必都是一帆风顺的,胡荣华这一项改革也引来了不小的争议。2008年,他所带领的上海队在象甲中几盘关键的和棋被判负,吃了不少新赛制的亏。很多人认为,这种赛制让有些棋手失去了惯有的稳重,常常出错着漏着,精彩程度大打折扣。对此,胡荣华说:“所谓完美的棋局,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总是会有主观的情绪在里面,棋手们有失误,只能说境界还没有达到。”
而新赛制实行之后,很多老棋手在激烈的拼杀中感到力不从心,往日的经验和稳重渐渐失去了分量,象棋渐渐演变为年轻人的天下,老一代人退出棋坛的脚步日益加快,其中当然也包括胡荣华。从某种意义上说,胡荣华的改革,也在打击着他自己。
“我早就准备退休了。胡荣华可能下不动了,中国的象棋还是继续前进着的。”“胡司令”微笑着,淡淡地说。
小资料
胡荣华,象棋一代宗师。
1945年出生,上海人,象棋特级大师,中国象棋界的宗师级人物,14次获得全国个人赛冠军,前无古人,人称“胡司令”。
8岁习弈,1960年15岁首次参加全国比赛即夺取冠军。以后直至1979年,连续10届蝉联全国冠军,独步弈林20年,以十连霸闻名中外。1982年国家体委授予其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并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8年被亚洲象棋联合会授予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称号。1999年胡荣华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杰”之一,2006年卸任上海棋院院长一职,现任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
2006年起,胡荣华致力象棋改革,倡导的“后手胜得3分和棋各得1分”的赛制在当年的全国象棋个人赛中试点使用。2007年主导的“和棋黑胜、贴时竞叫”的全新赛制在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中正式实行,引起了广泛的、褒贬不一的争论。本报记者 李康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