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亚锦赛输了!斯杯也输了!接踵而至的失败,将郭士强和信兰成推到了风口浪尖。尤其在网络媒体上,更是充斥着对于两人的指责、质疑乃至谩骂,整个舆论环境甚至不给他们任何为自己进行辩护的机会。可问题是,中国男篮陷入到如今的低谷,真的是只靠两个人就能实现的“成就”吗?
或许,郭士强和信兰成都不是各自位置上最理想的人选,但我们却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现在距离郭士强的走马上任,仅仅过去了不到五个月。
记性好的老球迷应该记得,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国男篮在钱澄海率领下曾以“小快灵”特点而闻名,经常可以依靠快速灵活的战术给欧美强队制造麻烦。然而时至今日,球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灵气,转而开始依靠明星球员的个人能力来抗衡对手。比如在刚刚结束的亚锦赛中,郭士强所执教的球队几乎没有战术配合可言,只是依靠易建联的个人发挥才能接连战胜黎巴嫩队、约旦队等对手。一旦易建联在决赛中受到哈达迪的压制,那么中国男篮也就难逃惨败结果。
那么这只是郭士强一个人的错吗?恐怕未必。自从姚明在2002年以状元秀身份进入NBA之后,中国男篮一直无法摆脱对于球员个人能力的极度依赖。比如在2004年奥运会与新西兰队的比赛中,甚至出现了姚明个人得分超过全队一半的状况。
但是在很多时候,中国男篮的成绩未必与姚明的个人荣誉成正比。比如在2002年世锦赛上,姚明个人入选了最佳阵容,但球队却仅仅获得第十二名。接下来在2006年世锦赛上,姚明更是获得了“得分王”的殊荣,但中国男篮的名次却进一步下滑到第十五名。包括在2003年的亚锦赛决赛中,中国男篮也是将战胜韩国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姚明个人身上。就其本质而言,这与郭士强在今年对于易建联的依赖程度如出一辙。只不过由于姚明的个人能力远胜易建联,所以两场决赛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在建队思路上却没有太多区别可言。
在比赛中突出明星球员的作用,这是NBA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这一套在国际赛场上已经很难吃得开,那些顶着“梦之队”头衔的球队,屡屡在比赛中输给阿根廷队、希腊队之类的对手。至于原因,并非由于他们的球员个人实力有所不及,而是在战术理念上落后于那些强调整体配合的对手。
就连球星阵容最为强大的美国队,如今也不可能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横扫天下。那么到了中国男篮这里,本钱远没有美国人那么强大,却偏偏要仿效他们的做法,最后不撞得头破血流才怪。至于这种思维上的误区,恐怕不能仅仅怪罪郭士强和信兰成,也不是其他某一两个人就能完全承担的责任,而是整个中国篮坛在受到NBA冲击的背景下,从管理层到教练再到球员都出现了认识偏差。至于扭转这种局面的希望,恐怕也不能完全寄托在一两个人选的更迭上。
从天津的溃败之夜,到斯杯最后一块遮羞布的丢失,当所有人以为中国男篮的年轻主帅郭士强将就此下课时,篮管中心选择了郭士强,他们开中国体育界的先例,向社会公开道歉,主动揽下骂名,还将给他机会直到2011年亚锦赛结束。谩骂的矛头从郭士强指向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我干完这一届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我不在乎后人对我怎么评价,我只想把我的事业干好。”典型的信兰成式回答。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