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界对于武术竞技化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要更好看一些,还是更多地保留传统。
散打为何开展不够顺利
技术特点不够明显
有人认为武术的本质就是格斗。格斗术目的就是杀死对手或者让对手更容易被杀死,这些人认为武术比赛必须走实战路线,充分体现出武术格斗的实战性。
散打运动之所以未能变成一个商业化成功的项目,其中症结所在就是技术特点不明显,虽然实战性较强,但是与国际近年来冒起的搏击比赛相比,对抗的激烈性和可观性都远远不如。
散打脱离传统武术的范畴之后,变成了一门没有文化根源的竞技体育运动。观赏性又远不如现代的各种无限制综合格斗比赛,赛事的号召力每况愈下。到2004年,散打王争霸赛因为没有了赞助企业而停办,武术界才开始意识到应该出现一种真正能够体现中国武术传统美感的擂台比赛,以替代日薄西山的散打运动。
传统武术流派有其局限
环境影响技术发展
传统武术往往与当年创立这个流派风格的格斗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以咏春拳来看,这种拳术在平地的格斗中并不占有多大的优势。然而如果仔细研究咏春拳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这门拳术的武术家主要是藏身于红船戏班中,在小船中格斗,咏春拳的威力是不言而喻的。
在传统日本武术中存在一门名为御前捕的技法,现在合气道和柔术中仍然有相关的练习。御前捕的技术主要流行于日本幕府将军家族中,其作用是主公在接见臣下时遭遇袭击的防身术。然而在现代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场景,这门技术基本没用了。
套路表演为漂亮走极端
限制了武术拓展性
体现武术美感的比赛并非没有,全运会、亚运会上的武术套路比赛便是其中的代表。武术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练习方式,为了方便武术学习者记忆,师傅往往会将各种攻防动作编排成一个武术套路,这样一整套打下来就能基本熟悉一个流派的攻防招数。为了保存和整理传统武术招式,我国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传统拳套路编辑整理工作,并且对其进行了标准化。武术套路比赛便是以这种标准化后的套路动作编排为依据的一种运动。
运动员在裁判前或空手或持器械,表演一整套的武术套路,裁判根据运动员所做套路的难度系数以及动作是否符合规范进行打分,最终评出结果。此时的武术与跳水、体操、花样游泳并无任何区别,变成一种非常和谐的非对抗性运动,这无疑导致背离了武术原本存在的逻辑。
套路表演项目和散打其实是武术运动发展的两个极端,前者过于强调美感,而后者过于强调对抗性。走入极端片面的结果便是这项运动的可拓展性变得很有限。
我来说两句